首页
第04版:评论

让“土味”焕发“金色”生机

罗天初

多种颜色的巨型南瓜、种类繁多的特色农产品、令人耳目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夏末初秋的长春,“土”味十足。如期而至的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用最朴素的“土味”擦亮了吉林最宝贵的“黄金”名片。

在传统认知中,农业总是与“土味”紧密相连——土地的富饶、作物的丰收、农民的质朴,这种“土味”源于脚下土地的厚重生命力。而如何让“土味”真正焕发新的生机,把“土特产”变成关乎百姓福祉的“金招牌”,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必答题。多年来,长春农博会与时俱进,深度聚焦“三农”领域的发展方向与前沿成果,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广阔舞台。从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到数字农业的精准管理,从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到农村电商的蓬勃兴起,农博会上的每一个展台都在讲述着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地方品牌与全国市场相连通的精彩故事。

科技赋能,构筑智慧农业新高地。当数字技术逐步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科技已成为让“土味”焕发“金色”生机的重要引擎。在长春农博会上人们能够了解到,智能温室里整齐排列的作物不再是简单的植物,更承载着光热数据、营养参数等重要信息;农田内的采摘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黑科技”背后,是由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支撑起的智慧平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具体的科技成果,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科技赋能的目的从不为展示新奇,而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农业创新生态,让技术真正成为扎根乡野的常青树、助力“土味”生金的“孵化器”。

助农惠民,打造特色农产品推广新平台。通过展会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既需要把握农业发展新方向,全方位展示农业领域新变化,也要各方协同发力,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农博会积极搭建的产销对接平台,有效地推动了各地特色农产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市场。尤其是现场直播等“接地气”方式让田间地头的“土特产”走向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传统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正被逐渐扭转,农产品“质优价难优”的困境也被不断破解。同时,通过品牌建设、文化赋能等方式,“土味”实现了华丽转身,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充实了百姓的“菜篮子”。

用科技的光芒点亮农业发展之路,以创新思维推动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农业产业价值链便能不断延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将被不断激活,“土味”必将持续焕发出“金色”生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