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情绪消费悄然兴起,并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新动能。所谓情绪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慰藉,以此实现情绪释放、精神享受和心理补偿等。当前,情绪消费正成为我国服务消费的新热点,消费者在情绪消费中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从而获取情绪价值和精神支持。
作为新型的消费类型,情绪消费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消费决策和生活方式,也在整体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我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情绪经济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当代人的代偿需求正在催生万亿级市场。它的兴起,丰富了消费市场,催生了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和新业态,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活力。
情绪消费蓬勃发展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电商平台上,从“爱因斯坦的大脑”到“禁止蕉绿”,各类主打情绪价值的商品琳琅满目,价格跨度从几元到数万元,有的商品甚至有害物质超标或涉嫌侵权仿冒等。线下情绪服务项目销量亮眼,但个人信息泄露、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过度营销等乱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情绪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情绪消费破圈成热点,补齐制度短板、监管漏洞是关键。相关部门应联合制定规范和促进情绪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情绪产品效果评估标准与履约规范,明确产品分类标准和行业监管范畴,确定合法边界,划定效果宣传红线。加强情绪消费品市场监管,避免监管空白与模糊地带,督促企业和商家把好情绪服务边界,规范经营活动,严厉打击相关领域侵权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和优化,挖掘、培育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情绪价值,以更多巧思和匠心推出具有人文内核和情感内涵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在情绪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享受情绪消费带来的愉悦,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积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提升理性消费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辨别能力,选择真正适合且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避免盲目跟风。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情绪消费市场环境。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扩大消费是稳增长的确定因素。作为消费市场的“新星”,情绪消费代表着消费市场升级和发展的方向之一。准确把握服务消费新热点和发展趋势,构建清朗、友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情绪消费健康发展,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方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