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发布”官方微信号发布一则推文,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建议开放企事业单位和各大园区停车场,允许社会车辆临时停车。这条留言发出后,当即有回复称,“已经安排了,谢谢您一直支持常州。”同一时间,“‘常宝’便民八条”也出台落地。
从网友评论到政府回复,再到便民措施落地,我们看到了常州政府的硬核“网感”,更读懂了常州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网络篇”,增进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网上群众路线实现了具象化。
可以说,干部“网感”就是一种接地气、勤为民、干实事的良好作风。群众上了网,民意就上了网。聆听群众诉求、了解基层意愿,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善用网络“查询器”,真情实意、用心用力发现群众在网络上发布的问题、推动问题解决,进而真正将“网感”淬炼好、把准群众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一个官方推文的评论区,汇聚的看起来是“段子”和“梗”,但往往体现出民声,是不可忽视的民意窗口。一言以蔽之,提升“网感”、强化触网本领、练就网络“敏锐性”,才能真正入驻网络这块服务群众的“线上阵地”。
“网感”是现实工作经验积累与群众工作本领的沉淀。当然,“网感”不可能是平地产生的“大厦”,更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干部触网上网能够精准嗅到民生热点、准确把握基层难点、了解大众关心重点。线上经常与群众打交道,从读懂乡村俚语到领悟“网言网语”,实现情感共鸣,才能由线上连接到群众内心、走进网民心坎里。尤其日常中要坚持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练就过硬本领,能够把准群众意图和网络意愿,出真办法、下真功夫把问题解决好,让每一个呼声有回音、每一件实事能落实。
调查研究上线,好作风也上了网,便是“网感”塑造新风的实践逻辑。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本,干部“网感”实乃网络开展调查研究的微观注脚,让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得到“线上延展”。干部“网感”折射了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与政治本色,是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情感连接和为民谋幸福初心使命的体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擘画党群干群网络“同心圆”,干部“网感”是一把金钥匙,有助于在网上凝聚更多人心和力量。
以“敢往”精神滋养为民“网感”,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个别干部不敢触网、不愿上网,选择性“网络失聪”“线上失明”,甚至对舆论热点“谈之色变”、对网民呼声“避之不及”,主要是不“敢往”、不担当、不作为心理在作祟。厚植“网感”须调整畏惧网络、害怕群众、嫌弃麻烦的心理,克服“本领恐慌”,持续锤炼群众工作本领、厚植为民担当情怀、坚定政治理想信念,让“网感”成为服务人民、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