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问道吉线G331

空廊犹记喧纷声

王强

石岘双鹿实业公司厂区 刘奥琪 摄

开山屯火车站站牌 刘奥琪 摄

在吉林省龙井市开山屯镇、图们市石岘镇,各有一家老厂。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人流的熙攘。山野的风微凉,草木吹得沙沙响,似在诉说那些被纸承载的岁月:殖民者的贪婪掠夺,建设者的热血攻坚,转型者的困顿挣扎,最终归于工业遗址的沉默。

工业遗址最懂沉默,却藏不住历史的余温。

工厂建立的殖民烙印

长白山原始森林在1936年遭遇命运的乖舛。日本川西财阀的测量队踏入石岘,日本东洋纸浆株式会社的蓝图迅速覆盖了嘎呀河畔的广阔绿茵。蒸煮锅与碎木机的轰鸣中,石岘造纸厂耸立而起,两年后正式投产,产量雄踞东北第二。百里外的开山屯,另一座由日本东满人丝浆株式会社设立的“东满人绢”工厂同时吞噬着参天大树,人造丝木浆源源不断输往日本。开山屯位于图们江畔,距中朝国境线不足150米,因开山修建铁路形成村落而得名,这里是掠夺者必经的门户。朝开铁路(朝阳川至开山屯,长57公里)与长图铁路(长春至图们,长527公里)、开山屯边境桥、朝鲜境内的铁路相连通,构成了日本从我国东北吮血吸液的钢铁动脉。

工厂是精巧的掠夺机器:森林是血液,机器是獠牙,中国工人则是被钉在齿轮间的血肉轴承。日本监工手握计时器巡察,蒸煮车间里升腾的酸雾蚀烂了工人的肺;开山屯的各民族劳工昼夜轮班,将松木化作雪白的纸浆,却换不来糊口的食粮。图们江成了一道屈辱的界河,此岸的木材化作纸卷、木浆输往彼岸,只留下被剃秃的山岭与工人褴褛衣衫裹着的佝偻脊背。

新纸上的革命墨痕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

1946年,东北日报社的队伍开进石岘,不久挂上“东北第一造纸厂”的新生招牌。由于工厂遭到敌人严重破坏,加上原料和设备零件奇缺,恢复生产遇到了极大的问题。1946年生产新闻纸163吨。经过3年艰苦努力,恢复和再建了全部厂房和设备,安装了圆网纸机、磨木机,到1948年末,亚硫酸木浆产量达到1648吨,碎木浆产量达2216吨,新闻纸产量达2831吨。1949年1月,生产正式列入国家生产计划。

而开山屯造纸厂,恢复生产得到全国的支持。1946年末,吉东军区军政大学和吉林省建设厅先后接管,安装了一台圆网纸机,生产褐色纸、包装纸。1947年9月至1948年7月,生产了155吨褐色纸、包装纸。据老工人周景业称:“自1949年6月开始,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轻工局组织调动安东、沈阳、辽阳等地的干部、工人和部队转业干部,招聘四川、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到厂,仅用一年的时间全面修复。”自此,开山屯造纸厂开始承担国家急需的化纤纸、纸浆等生产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的革新与辉煌

作为新中国造纸工业的摇篮基地,石岘造纸厂工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以下这些“第一”由他们创造:1949年,车间首创生产指示图,实行车间班组核算制,落实八级计件工薪制,厂长运筹帷幄如将军布阵;综合利用闯出新路,亚硫酸废液变废为宝,酿出酒精与黏合剂,车间里飘起微醺的甜香;1970年1月,成功把高48米、重400吨闲置多年的工业烟囱垂直搬迁260米,用在了新锅炉上,创全国纪录;从1954年起生产的新闻纸、胶版纸开始出口;自1981年起生产49克新闻纸,低定量新闻纸产量和质量居全国首位,白鹿牌低定量新闻纸获得国家银质奖。

而在开山屯,黏胶纤维木浆生产线轰鸣重启。1956年、1957年,精制木浆生产试验相继获得成功。生产的照相原纸木浆和描图纸木浆等精制木浆,填补了全国造纸工业的空白,分别获得国家银质奖和轻工业部优秀产品证书。各种优质产品享誉海内外,国内用户有1300家,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雪片般发来订单。

上世纪80年代,石岘纸业迎来“黄金十年”:磺化机浆生产线从芬兰漂洋而至,热电站的烟囱刺破云天,还从奥地利引进日产200吨的高速纸机。在一无图纸、二无经验的情况下,靠着敢打硬仗、聪明才智,工程技术人员硬是把一台从未接触过的先进纸机安装完毕、试车成功。辉煌的注脚写在纸页上——白鹿牌低定量新闻纸如“细粮”般被全国报社、出版社、印刷厂争抢。银质奖章在展厅熠熠生辉。

开山屯纸业发展登上巅峰。形成制浆、造纸、综合利用、活性炭等四个生产系统,生产22个品种、50多个规格的产品。1988年末职工总数达6207人。

两家造纸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纸的重要产地,为吉林省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过去的成功,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繁荣。

在开山屯,1998年,企业经营陷入低谷,之后相继进行改制、重组。

在石岘,企业于2000年上市,2012年破产重组。

空廊犹记喧纷声。作为工业遗存,两家造纸厂是传统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着曾经的辉煌与荣光。作为文化发展的链条,镌刻着老一辈工业人百折不挠的奋斗足迹,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是新中国工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体现了老一辈工业人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工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消逝的一切峥嵘,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活着。

红色薪火、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文旅融合赋能老镇新生!在开山屯镇龙井兴边富民教育培训基地一楼,开山屯造纸厂(化学纤维浆厂)复原模型陈列于“党旗领航 筑梦开山”展厅内。讲解员每天向来访嘉宾、游客讲述着开山屯历史、红色文化传承、造纸厂的发展历程。1993年,吉林省政府批准开山屯口岸桥梁货运车辆通行。2022年初,在造纸厂原址的部分区域,加工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开山屯镇还谋划了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做好评估的基础上保护利用,做好“工业遗产+”文章,激发文旅潜力,成为谋划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石岘双鹿公司工会负责同志称,“作为民营企业,接过石砚造纸厂的接力棒,石岘双鹿公司实施国产化替代战略,开展校企合作,研发醋化级纤维素(烟用过滤嘴的原料),中试生产线调试已获成功。正在进行项目投资合作洽谈。”

仲夏时节,在中朝界河图们江畔,重峦叠嶂,满目苍翠,风光旖旎,江水沿着河谷东流而去。当图们江绕过最后一道峡谷奔向大海,江面上泛着的是新时代文明激荡起的朵朵浪花,一同注入浩瀚的海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