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璐)“这是我的老师,我一眼就看到了。”日前,长影老艺术家陈学洁走进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展区,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李景超老师。“看到这些前辈作品的介绍和剧照,真的太亲切了。他们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陈学洁感慨道。
漫步于长影展区,熟悉的场景让陈学洁感慨万千:“这个展览非常好,对我特别有吸引力。看到田华等长影走出去的老艺术家和老员工的照片,感觉特别亲切。”她边走边诉说着与长影剪不断的缘分。
陈学洁1942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出身医学世家的她,却从小就喜欢电影。凭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她经常光顾离家很近的长影剧场,《祖国的花朵》《白毛女》《上甘岭》等长影经典影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继成名作《达吉和她的父亲》后,陈学洁还陆续参演了《两家人》《路考》《艳阳天》《特快列车》等影片。不管担纲主角还是配角,她都时刻记着“用心演戏”。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成归来后,陈学洁又从场记、副导演做到导演,拍摄了《血沃中华》《排球之花》《沙漠的春天》《元帅与士兵》《西施泪》《相约在凤尾竹下》等众多作品。
在陈学洁眼中,“电影就像一本具有深刻意义的书,记载着前人走过的路。”此次展览中关于长影的内容十分丰富,以鲜活的形式清晰而深刻地展现了长影的历史与文化。她相信,参观者不仅能收获电影知识,更能感悟和敬仰那段光辉岁月。每一幅照片、每一件展品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电影人的心血与汗水,静静诉说着长影的奋斗与辉煌。看着这些珍贵的资料,陈学洁仿佛穿越回那些年代,真切感受到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电影人的执着追求,“这次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份与电影结缘的事业。”
参观临近结束时,陈学洁对长影的未来充满期待:“我觉得长影还能拍出更多优秀且有影响力的作品,尤其是电影中呈现的劳动人民的干劲儿、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畏压迫奋起反抗的民族力量,会在未来的作品中延续。相信随着时代发展,这些精神和力量会持续发光发热,引领后人不断前进,代代相传!”她向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发出邀请,希望大家来长春,走进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亲身感受这里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一同回望那段光辉岁月,见证吉林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共同期待长影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