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理论

加强在地化和针对性 用东北抗联精神赋能党性教育

仲海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离不开强有力的教育引导,重在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方式。吉林省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活动区域,其红色资源的积淀最为深厚、特色最为鲜明、价值最为独特,是开展党性教育的丰厚沃土。振兴发展的征途上必须立足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和吉林省省情实际,积极探索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着力构建多维融合的实现机制,使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升党性、增强本领的“推进器”。

深化历史情境的现实体认,强化党性感知。东北抗联的斗争环境极端艰苦卓绝,面对雪虐风饕、敝衣粝食的困境,抗联将士依然坚持与强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新时代,引导党员干部感知抗联将士身处逆境时所展现的坚强党性,不仅要依靠传统的讲授与参观方式,更需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着力构建可进入、可感知、可交互的沉浸式教学场景。例如,在红石砬子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科学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数字化复原,将虚拟影像叠加于实地场景,精准还原遗迹原貌,真实展现密营形制特点,让学员佩戴轻便设备即可“身临其境”当年的密营环境之中,与虚拟影像互动,沉浸式体验先辈们在极端困苦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的壮烈场景。通过此类具身化、互动性强的体验活动,将抽象的历史情境具象呈现,使精神感知从理性认知层面跃升至深刻的、刻骨铭心的情感与意志层面。

整合全域覆盖的教学资源,构建网络教育体系。吉林省拥有众多东北抗联红色遗址遗迹,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遗址的保护修缮利用,使其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一是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教学线路。突出杨靖宇将军这一标志性人物,将蒿子湖密营等重要战斗地、靖宇县的殉难地、通化市的陵墓所在地等有机串联,形成“杨靖宇精神追寻”专线,以他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视角,系统展现抗联斗争史,塑造吉林省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二是注重教学主题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各教学点的教学主题应各有侧重且相互关联,既要避免内容重复雷同,又强化与地域资源的自然交融,全景式展现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教育价值。三是强化教育基地的协同联动。需强化基地间的主题串联与线路整合,打造“白山黑水·抗联脊梁”环线、“南满烽火·英雄足迹”等主题教学线路,并推动组建教育基地协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师资互派、课程共建。

提升在地叙事的感染力,深化情感共鸣。党性教育的根本在于触及灵魂、引发共鸣。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牺牲。在教育实践中,应深入挖掘这些英雄人物的细节化、生活化叙事,整理本土可歌可泣的斗争壮举与悲壮感人的英雄事迹,提炼出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和思想震撼力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将其作为教学素材,以真实、鲜活、感人的故事打动人心,实现教育目的。要精心打磨教学讲稿。优秀讲稿非一蹴而就,需汇聚党史、军史、教育、文学等领域专家智慧,反复研讨、精心撰写、持续打磨,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思想的深刻性与表达的感染力。同时要拓展多元化讲解队伍,可吸纳抗联将士后代亲属、热心红色文化传承的民间人士、从事抗联遗址保护研究开发的专业工作者等参与讲解工作,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让英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党性教育效果不断得到提升。

推动精神体悟的在地转化,赋能振兴发展。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性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激发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此,一方面要将东北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吉林当前振兴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进行精准对标与深度融合,开发建设诸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凝聚吉林振兴力量”“从抗联密营斗争看新时代攻坚克难”等具有鲜明实践导向的特色课程与研讨教学项目。另一方面,要组织学员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振兴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短期实践锻炼等活动,引导学员将在东北抗联精神感召下激发出的政治热情和深切思考,切实转化为立足本职岗位、服务吉林振兴发展的自觉行动与务实举措。同时,要完善学习成果跟踪反馈机制,关注学员在党性修养提升和实际工作表现上的变化,推动东北抗联精神的学习体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伟大精神力量向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实践伟力的有效转化。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