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山河永固 薪火长传

用英雄故事唤醒 青年人时代担当

本报记者 李娜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开展后,长春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欣欣第一时间来到这里,感受历史的温度。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十四年抗日战争”展区,王欣欣不断驻足,目光久久凝视着展板上的内容。她的睫毛微微颤动……

王欣欣是长春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课教师,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国抗日战争史部分是她的重点研究领域。追溯起来,王欣欣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初认知来源于自己的爷爷——一位黑龙江籍老兵。“爷爷总把日本兵称作‘鬼子’,每次讲到被日本兵抓去当童工时,他的眉头总是拧成疙瘩,说到抗联将士在雪地里吃树皮、草根,与敌人血战到底时,他的眼睛又会闪出光芒。”王欣欣说,爷爷的故事就像黑土地里的树根,在自己心里扎成了年轮。

2019年9月,王欣欣第一次站上高校思政课的讲台。面对台下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面庞,她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抗日战争,这部用鲜血与信仰书写的壮丽史诗,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民族精神的丰碑。”王欣欣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讲透彻、讲生动,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14年浴血奋战凝聚成永不磨灭的民族魂,为什么抗战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我要用历史的温度点燃他们的思考,用英雄的故事唤醒他们的担当,让年轻一代真正懂得——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未来的复兴,需要每一代人铭记历史、接续奋斗。”王欣欣说。

对于一线思政课教师来说,如何摆脱“说教”,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是件十分有挑战性的事情。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发感悟,王欣欣在“用心教”方面下足功夫。课堂上,她从“杨靖宇将军的最后一周”“赵一曼的遗书”等革命题材故事切入,通过敌我力量对比图、极端气候数据、抗联作战地图等具象化的历史资料构建情感冲击,通过课堂论辩提升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完成从历史震撼到价值认同的升华。

“学院非常重视思政课教学,通过‌‘制度筑基—竞赛锤炼—文化浸润’的模式,构建了大思政育人新生态,以常态化互听课夯实教学基本功,用教学竞赛打造特色教学品牌,最终形成‘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王欣欣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得益于良好的教学氛围,自己也成长得很快。2024年,吉林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她荣获一等奖,还被评选为2024年度吉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

2025年秋季学期即将启幕,教案、课件、授课日志……王欣欣已为新学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