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于荒野山林间寻访抗联遗址,规划设计并修改陈列方案,化身讲解员在展厅中耐心讲述……这是磐石市博物馆(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馆长李秋虹的日常工作写照。28年来,这位文博战线的“老兵”用脚步丈量历史,以匠心守护文物,让沉睡的抗联历史重新焕发生机。在她的努力下,一件件革命文物“开口说话”,一段段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1997年,李秋虹来到磐石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与文物保护工作结缘。那时的她未曾想到,这份工作将会成为她毕生的挚爱。“从整理档案到实地勘察,我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一行。”回忆起刚入行的日子,李秋虹的眼中仍闪烁着热忱。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白天跟着前辈实地考察,晚上挑灯钻研专业书籍。凭借这股韧劲,短短几年时间,李秋虹便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文物保护工作不是一时热情,而是一生的坚守,必须要忍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李秋虹坦言。为了摸清磐石市抗联遗址分布情况,她带领团队历时多年开展系统性田野调查。他们穿越湍急的河流,攀爬陡峭的山崖,足迹遍布全市18个乡镇街道、268个行政村和近1000个自然屯。经系统调查,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77处。几年来,确定重点抗联遗址114处,每处遗址都一一登记造册,并竖立了保护标志碑,为后续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走在磐石的山水之间,李秋虹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抗联文物保护工作不能止步于发掘整理,更要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传出去。“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始终把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作为重要使命,通过宣传教育,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焕发时代光芒。”李秋虹坚持担任讲解工作,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经常带领省内外机关团体工作人员“重走抗联路”,爬红石山、走玻璃河套……生动讲述磐石地区的红色历史。多年来,李秋虹累计义务宣讲抗联历史1000余场,接待省内外观众50余万人次。
28载风雨兼程,李秋虹以执着与坚守,守护着红色记忆、传承着革命薪火,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文博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