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英雄的故事开讲啦

——“薪火吉林红”2025年吉林省百场红色故事宣讲首讲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郭悦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9月2日,吉林省宾馆报告厅,伴随着开场舞《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铿锵有力的舞姿,“薪火吉林红”2025年吉林省百场红色故事宣讲拉开帷幕。

首场宣讲活动以“抗战老兵”的视角作为情感主线,通过“老兵与小兵”的跨时空对话、历史音频重现、情景还原等多元方式,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新时代发展串联成一条清晰的红色脉络,现场观众在视听体验中穿越历史时空,深刻感悟吉林大地上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情怀。

“我是东北抗联的一名普通战士,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我们与敌人周旋、牵制,有力地支援了国内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在“老兵与小兵”的对话串联中,7位宣讲人以不同身份“接力”讲述了7个极具吉林特色的红色故事,共同绘就了一幅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生动画卷。

《将军的口琴》以杨靖宇将军生前所用口琴为线索,揭开了这位钢铁英雄内心深处的柔情一面。为了呈现最佳效果,该故事的讲述者、四平战役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王璐前后花了四五个月时间练习吹奏口琴。“口琴虽小,却是将军与战士之间情感的纽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琴音和歌声成为他们坚定信念、彼此激励的精神火炬。”

《满门忠烈王凤阁》勾勒出抗日名将王凤阁全家挺身御侮、慷慨赴死的英雄图景。那句在通化玉皇山上发出的“人心不死,国必不能亡!”至今仍振聋发聩,荡气回肠。《战地小百灵金锦女》以少年英雄金锦女的真实经历,折射出吉林人民在抗战中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一锤定音保临江》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前辈在关键时刻果敢决策的战略智慧;《谁是最可爱的人》传递出新时代青少年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与精神继承;《追光人》深情诠释了“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扎根吉林、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胸有大我,至诚报国》则让“时代楷模”黄大年至诚报国、矢志科研的事迹再次震撼全场。

当抗联英雄赵一曼的扮演者,伪满皇宫博物院讲解科科长王漫讲出那句“敌人用尽了酷刑,可我赵一曼骨头硬得很!想从我嘴里套出半个字?没门!”时,浑身充满了力量,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英雄的坚贞。

现场观众、省人民检察院法官助理方聪难掩激动:“这场红色宣讲太震撼了!让我对‘不忘初心’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尾声,“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你曾苦过我的甜”的歌声温柔而坚定,全体宣讲员与参演演员们缓步上台。《如愿》的旋律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新时代吉林发展的美好期许。观众耿女士眼泛泪光:“今天的宣讲,让我觉得那些英雄并未走远,他们依然在我们心中,指引着我们前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