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问道吉线G331

抗争“石人山”

□孙艺凌

G331吉林段沿线的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鸭绿江、松花江川流而过,这里因山而名、因水而秀,素有“长白林海”“雪域王国”之美誉。抬望眼,群峰错落、满目苍翠,连绵不绝的山峦沟谷交错、河流纵横。得天独厚的生态秘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复杂而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珍贵的矿产资源,各种金属矿、非金属矿达100多种,其中煤、铁、钴、镁、硅藻土含量巨大。

在九一八事变前,通化矿区的煤炭资源得到初步开发,仅白山地区就有10多个矿点。“浴淋塔山”是白山市一座秀丽而宁静的小山村,这里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村民依山傍水过着恬静、朴实的生活。然而,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到来,令一切的安宁戛然而止。“万人坑”“填人沟”“白骨坡”“夫妻坟”“父子坟”……秀美的“浴淋塔山”转瞬化为人间炼狱,血泪成河、尸骨累累,矿工们沉痛地将此山唤作“血泪山”。

“要煤不要人”的掠夺式开采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扶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1932年9月15日,日寇通过与伪满洲国签订《日满协议书》,达到了攫取中国东北“权益”的企图,自此东北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日寇欺凌。1937年12月,在“日满经济一体”的殖民思想引导下,“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成立,成为对以矿藏资源为重点掠夺对象的统治机构。

煤炭、铁矿等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浴淋塔山”的煤炭自然难逃觊觎,1937年日本侵略者将贪婪的触手伸向了这里,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生活。他们野蛮地霸占矿山,开设了“东边道株式会社石人采炭所”和“思想矫正院”,采取了“要煤不要人”的掠夺式开采。1937年到1944年,7年的时间里日寇在石人矿区掠夺煤炭资源高达580多万吨,这其中的每一块煤炭无不浸透着矿工的血泪。

在“石人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里,复原的巷道场景令人心颤:黑漆漆的洞道照明,仅靠一盏简陋矿灯发出的微弱光线,低矮、逼仄、阴暗、潮湿,碎石子路湿滑、硌脚。参观人员不仅需要弯腰弓背才能穿行,还得留心头顶与两侧凹凸不平的坚硬石块,稍有不慎便有碰头、刮擦受伤的危险。借着微弱的幽光,满面煤灰的矿工穿着破衣烂衫,佝偻着瘦削的身躯,挥镐采挖;一旁的矿工正挎着粗麻绳拖拽一辆破旧的矿车,满满当当的煤炭如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他瘦骨嶙峋的肩头,歪斜的身影艰难地挪动着,似乎随时都有栽倒的可能。

据讲解员说,考虑到参观人员的安全,展厅的巷道做了加高,其实日伪时期的巷道高度不足1.5米,矿工在巷道里运送煤炭时,是需要爬行才能通过的。巷道的出入口,一面站着手持刺枪的日本士兵,一面站着手握皮鞭的汉奸。日本侵略者收买了一群汉奸充当把头,帮助他们招工、管理煤矿。这些汉奸把头到关内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大量骗招贫困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当时的石人采炭所并不支付把头工资,把头靠招工和管理赚取收入,每骗来、抓来一名矿工得一份钱。汉奸把头不仅克扣矿工的工资,为了生存,矿工们还要上交自己工资的10%“孝敬”大把头、小把头们。

在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把头的双重压迫、剥削下,矿工们在没有阳光的地下深处,艰难地挣扎于黑暗的深渊。幽闭的井下,通风设备简陋,瓦斯爆炸、坍塌等情况时有发生。在这里,生命似蝼蚁般不值一提。矿工们背着沉甸甸的煤筐,费力地爬行着,弓弯的脊背越压越低,渴了只能喝口巷道流出的脏水。稍有松懈,便是迎头的皮鞭与榔头。每天12小时以上的苦役,榨干了他们所有的气力。

“吃着阳间的饭,干着阴间的活。”这句出自矿工之口的话,诉说着对生命的绝望。发霉的高粱米、玉米面,还有“橡子面”做的窝窝头,不仅没有营养,而且难以消化、排不出大便。剪了洞的麻袋用一根草绳系在腰上,便是所谓的“工作服”。长期的营养不良,阴暗潮湿、煤灰呛人的恶劣生产环境,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得矿工们病痛缠身、心力交瘁。

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照料与医疗,人间地狱的规则是要煤不要人,累了、病了不准休息。清早,汉奸把头提着榔头到工棚催促矿工上工,有生病、受伤躺在铺上动作迟缓的,抡起榔头就打。许多矿工被迫拖着伤痛的身体下井,却再也没能上来。石人采炭所在矿山设立了“病栋”,那些患病的矿工被强行拖入“病栋”中等死,他们的尸体被抛在血泪山上。为了不“浪费”资源,许多重病或受伤后无法继续工作的矿工,竟被活着扔到山上,任其自生自灭,结局是饿死、冻死或被野狗撕咬而死。日复一日,尸体遍野、白骨累累……

黑夜里的星火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坚决抗日。在党的影响和推动下,东北民众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在白山地区,隐蔽在各地的中共党员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纷纷建立地下党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血腥的压迫、无情的虐杀,短短几年间死难矿工高达万余人,日本侵略者和汉奸把头只能源源不断地骗招、强抓劳动力补充矿工。1941年12月29日,伪华北新民会奉日伪当局指令押解被俘的抗日战士300多人,到白山矿区充当“劳工”,其中200多人到石人采炭所,统称“特殊工人”。这其中就有袁世萍(化名刘嘉)等隐蔽的地下党员,他们一面参与到繁重的井下劳作,另一面了解矿工的心声、收集敌人的信息,暗中酝酿着与敌人斗争的计划。

1942年2月,在后山小松树林里,袁世萍经过秘密串联,把“特殊工人”中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共石人采炭所地下党小组。之后组建的“反满抗日救国先锋队”,在地下党员的宣传和启发下,矿工们鼓起了与敌人斗争的勇气。以党员为骨干、以矿工为主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袭击日伪据点、制造生产事故、破坏矿山设备、惩治汉奸把头、罢工、怠工、逃跑……

1945年8月13日,矿工们在党支部的组织下,手持镐把、棍棒、钢钎,呐喊着从四面八方涌进采炭所办公室。昔日里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矿警、汉奸把头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随后袁世萍、魏文举等中共党员,在两天的时间内成立了一支由400多名矿工参加的武装队伍。8月17日,袁世萍带领这支矿工队伍来到沈阳,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地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全国各地的抗日爱国志士勇敢地站了起来,历经14年时间与日寇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1945年,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最终迎来了胜利的伟大时刻。

往事随风,翻过苦难的一页。“石人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的透明展柜中,那一盏爬满锈迹的矿灯,带着屈辱的伤痕静静封存着历史的一角。然而,每当参观者投来探寻的目光,那早已熄灭的幽幽灯火,似乎又再次燃起,照亮了那段苦难而沉重的血泪史。

在血泪山的山脚下,有三座汉奸把头的生铁铸像,他们被绳索捆绑着跪伏于“死难矿工纪念碑”之下,永远忏悔,永远赎罪。178级石阶一层层通向山巅,蓝天之下绿树环抱,“死难矿工纪念碑”在山风中威严矗立。纪念碑的背面刻有“牢记阶级苦永做革命人”的碑文,178级台阶17800多名死难同胞,这是用血泪书写的苦难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本文党史顾问:中共白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王元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