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东北大地

凝望英雄的背影

□王旗军

初夏的王福仁沟,茂密的林海葱郁初现。从早晨下起的雨,洗亮了每一片树叶。除了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响,林间寂静无声。跋涉向抗联密营途中,偶遇大叶芹,被雨淋湿的大叶芹已经一尺多高。

向导披着雨衣在前面领路。80岁的向导对王福仁沟抗联遗址非常熟悉。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零下四十摄氏度是很平常的事。抗联将士缺衣少粮,漫长寒冷的冬天,在日寇的步步紧逼、不断收紧的封堵下,生存艰难,甚至一次次被逼进绝境。春天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无比珍贵。当将士们迎来一片春意,可以稍稍喘口气欣赏一下烂漫的山花时,山野菜也就开始抚慰起营养不良的将士,成为他们最爱吃,且能解决一时温饱的珍贵食物。

要不是殉国于早春二月,杨靖宇将军胃里不会只有草根、树皮、棉花吧?我站在伞下沉思,目光中映入一棵长势喜人、挺立于青草中的大叶芹。真想把这棵尖儿上还挺嫩的大叶芹采给杨靖宇将军吃,真想让他心里、胃里温暖一些,身体攒点儿力气,继续打鬼子。我哈下腰将大叶芹采到手上,闻了闻,跟向导说,当年抗联战士也在这儿采过野菜吧?向导直起腰说,那当然。向导环视一下密林说,我从小就跟着家人来这地方采野菜,老辈人说过,当年很多乡亲给抗联送过粮食。抗联也离不开野菜、蘑菇。野菜和蘑菇救过抗联战士的命。

雨又算得了什么呢?雨水也是水,生命哪能离得开水?抗联将士们拿它洗脸,接它做饭;突如其来的一场倾盆大雨,还能让将士们简单洗下澡吧?水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雪,行军打仗时,将士们匆忙抓上一把塞进嘴里,战斗中的生命就会充满力量。

雨中嫩绿的树叶,闪闪发光,演绎着生生不息。它们相互依偎着,像当年抗联战士一样,虽然武器装备落后,物资匮乏,却以钢铁意志筑起抵御日寇的万里长城。每一片树叶都是渺小的,成片的树叶却可抵挡风沙,形成强大力量,誓死与日寇战斗到底。

说到抗联将士的艰难,向导说,当年抗联行军打仗都是揣着干粮,像一把炒黄豆、炒苞米粒,都算好东西。山下河边有个大石碾子,当年抗联用它加工粮食。抗联将士的生活远比人们想象的艰难,他们很少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小𥻗子粥、大𥻗子粥,像白米饭、白面馒头,甚至一碗黏糊糊的小米粥,过年都不见得能吃上一口。一般情况下,他们就是把苞米粒磨碎也不过箩,𥻗子、面子、皮子一起下锅煮成稀粥,这样就不会浪费一点儿粮食。这样的一碗食物,都不见得天天有。向导的话让我思绪万千,抗联用过的石碾子会是什么样呢?向导说,等下山时我们去看看。

树林里没有路,雨水早把鞋打得透湿。等回到家,换双干爽、合脚的鞋,是件很平常的事。抗联将士们呢?遇上这样的雨天,衣服和鞋都会湿透,赶上鬼子围剿,得浑身湿漉漉地跟鬼子战斗周旋多少个日夜呢?

密营建在接近山梁的树林里,地势相对平坦。两三百平方米范围内,分布着11处房场遗址。当年石头砌的房子地基,呈大小不一的四方形,在草丛里若隐若现。砌房基的石头有大有小,奇形怪状,表面生着厚厚的青苔。80多年过去,从原本是墙基的石头缝儿里长出的柞树,直径已经四五十厘米粗,已然成材。小一些的房场是兵营,布局互为掩体,战士们就生活战斗在以石头为地基,木头做墙,以茅草、木瓦铺顶的简易房子中。中间有个大房场遗址,长17米,宽9米,是抗联的会议室。向导说,当年这里是抗联第一路军六团的团部所在地。六团是杨靖宇将军一手创建的队伍。

蹚过潺潺小溪,在密营西边的小山梁边,草丛里隐藏着两个地窨子,其中一个还没完全坍塌。这两个地窨子,当年埋伏着精兵,向导说,在这儿既可抵挡正面来犯之敌的进攻,又可抵御侧面山梁包围上来的敌寇。密营东边的山梁上挖有数个射击坑,可与正面掩体及西边的地窨子形成交叉火力网,以抵抗、击退敌寇的疯狂进攻。这里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激烈战斗呢?

密营布局合理,便于防守,也有利于撤退。翻过密营后山向北走,是当时的通化县委所在地曲柳川,正东方向可去金川,向东南方向直达水洞沟,向西可去碾盘沟密营。密营处于四通八达的位置,去往各地路程都不算远,足见当年抗联选址此地建密营的智慧。

通化市档案馆公布了杨靖宇笔记本日文译文档案。这份译文,当年混杂在伪警察工资表、请假条等日常文件中,被敌人视为“讨伐资料”奇迹般地留存至今。在笔记本里,杨靖宇将军完全没有个人苦难的倾诉,没有对恶劣环境的抱怨,也没有对物资匮乏的哀叹,有的只是对抗战形势的冷静分析,对部队管理的细致安排。观看这份档案,对将军的崇敬又加深了一层。

站在细雨里细听,将士们好像就在身边,他们以卓绝的革命意志,铸就抗战坚不可摧的钢铁洪流。下到山下路边时,雨停了。公路下方的小河发出欢快的奔流声,像是抗联将士们打了胜仗,凯旋时的军歌。

过了马鹿沟河,远远可见一盘大石碾在几棵大树下。向导介绍说,石碾直径1.75米,质地是产自当地的花岗岩。80多年的风雪岁月过去,石碾盘上的纹路依然清晰,给将士们碾过粮食的碾砣碎在碾盘之上。一眼看到碾砣碎成了几块,心里一惊,随之一痛。中国人向来视石磨、石碾为神圣之物,即使不用也不会毁坏。只有丧心病狂的日寇,才能干出砸碎碾砣这种事。四下没有人烟,只有马鹿沟河日夜奔流,陪伴石碾诉说着抗联当年抗击日寇的烽烟。石碾后面的南大坡上,十几处抗联遗址隐于密林中。

回身遥望建有抗联密营的大山,苍绿秀美。华夏壮丽山河间每一处抗联密营,都在讲述着关于信念、勇气、英雄的故事,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一再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远去,历史从未尘封,华夏儿女将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丰功伟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