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上,“吉林梅花鹿”公用品牌标识正式发布,该标识以独特设计展现了吉林梅花鹿的特色与魅力,为吉林梅花鹿产业迈向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奠定坚实基础。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更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在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上,如何让更多“好原料”向“好品牌”“好价格”华丽转变,是农业大省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早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对品质稳定和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品牌意味着稳定的品质,代表着消费者的认可。有了信任,产品才有溢价空间。近年来,吉林省依托资源优势,先后打造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以及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七大“吉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吉林的好味道飘向全国。这也充分证明:发展品牌农业,不仅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能带动产业发展,为农户和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打造百姓信得过的农产品品牌,关键要严把质量关。赢得百姓信任,不能仅靠“老天爷赏饭”,更需“事在人为”的严格把控。必须将质量安全贯穿于“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基本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让每一粒米、每一颗豆都能“追根溯源”。比如,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等品牌近年来通过推行标准化种植、强化检验检测、加贴溯源标识等措施,有效提升了产品的信誉度和辨识度。对企业来说,只有以“匠心”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才能筑牢品牌信任的生命线。
创新是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产品品牌建设必须跳出初级产品加工的窠臼,向精深加工要附加值,向科技创新要竞争力。应大力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更多像玉米深加工系列产品、高附加值人参制品那样的创新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高端化需求。同时,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生动讲述吉林农产品的生态故事、文化内涵和匠心工艺,让“吉字号”农产品在市场上不仅可辨识、可追溯,更能可感知、可共鸣,从而提升品牌的情感附加值。
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企一地之责,需要政府、企业、农户拧成一股绳,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建格局。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对优秀品牌给予奖励和扶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要坚定树立品牌意识,以企业家精神做好品牌运营与管理,舍得在品牌、创新和诚信上持续投入。
品牌建设不是搭花架子、造新概念,而是要以品质为根、以创新为魂、以诚信为本,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切实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成为叫得响、立得住、走得远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