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评论

“夜健”拓宽全民健康之路

王志高

当下,在年轻人中正掀起一股夜间健身热潮,从羽毛球馆爆满到24小时健身房兴起,“夜健”已成为新一代的生活方式选择。他们在夜健中重新获得被白天工作消耗的活力,修复被焦虑磨损的自信,缝合被碎片化割裂的社交。夜间健身不是简单运动,而是“生活的突围战”:把“被动熬夜”的无奈,变成“主动流汗”的底气;把“为KPI透支”的消耗,变成“为健康投资”的智慧。

“夜健”的火,烧穿了“年轻就要熬”的旧逻辑。从前说“熬夜伤身”,现在年轻人说“熬夜不如流汗”;从前觉得“运动是任务”,现在发现“运动是解药”。深圳24小时健身房的门禁刷脸即开,成都社区健身房的瑜伽垫永远留温,这些新业态像毛细血管扎进城市夜晚,本质是年轻人用消费投票,把“健康权”从“被动应付”拽回“主动掌控”。更值得关注的是,“夜健”正重塑社会对“健康”的认知:它不再是“生病后的补救”,而是“日常刚需”;不再是“少数人自律”,而是“多数人选择”;不再是“家庭私事”,而是“城市文明的底色”。

但热闹背后,更需清醒:“夜健”要照亮全民健康路,不能只靠年轻人热情,还得社会各方“添柴”。

硬件要“亮”。公园步道装太阳能灯,社区球场定时开放,学校操场夜间共享——这些微改造能让夜健更方便安全,别让昏暗路灯、生锈器材“劝退”热情。

行业要“暖”。24小时健身房别为省成本忽视设备维护、安保缺失;运动社群别被“攀比打卡”“虚假宣传”变了味。出台运营标准、规范社群管理,让“自助”不无序,“社交”不离健康本质。

科普要“实”。年轻人热情高却常方法欠妥:加班后猛练易拉伤,夜跑太晚易失眠——“科学夜健指南”要像路灯,用短视频科普“5分钟热身”“运动后补蛋白”“睡前1小时不要剧烈运动”等健身知识,让热情有方向,健康有保障。

站在城市长夜里,满身汗水的年轻人,是城市的“夜明珠”。他们用行动证明:健康是“抢”来的——抢时间、抢活力、抢掌控权。当夜健从潮流变习惯,照亮的不仅是个人健康路,更是一个社会对美好生活的诠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