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深入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通过“价值引领+专业实践”的创新模式,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挖掘本土化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政赋能案例教学”的特色育人体系,成效显著。
思政引领,案例教学有“魂”
学院院长吕康银教授在“经济与人生”思政课中,巧妙结合经济学原理与国家发展实践,以华为突破技术封锁、一汽红旗自主创新等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课程通过分析企业案例中的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维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使学生从“商业逻辑”升华至“价值逻辑”。在《战略管理》课程中,教师团队提炼国家政策、行业法规中的思政要点,设计“乡村振兴”“科技自强”等主题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商业向善”的职业观。
多元融合,课堂内外联动
学院注重“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组建跨学科的师生案例开发团队,深入中国资本市场与企业一线挖掘中国本土创新实践智慧。学院联合一汽红旗文化展馆、中车长客、长光卫星等实践基地开发教学资源,走进企业聆听大国工匠的创新故事,让案例教学从“纸上谈兵”转向“身临其境”。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企业走访、案例采编和案例撰写,调研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参与乡村振兴商业项目策划,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将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成效显著,育人成果丰硕
目前,学院已出版《经管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两部,开发经管专业课程思政案例40个,提炼课程思政元素100个;《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农业风险管理与农民收益保障策略:“保险+期货”县域覆盖模式探索》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区域协调发展”主题案例立项;《思政浸润、价值塑造——扎根中国实践的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获评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学院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信念坚实、知识扎实、作风踏实、为人朴实的“四实品格”广受社会认可。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典型代表,生动诠释了学院“经世济民”的育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