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刚洒进长春市群英街道西道口社区,街巷里就飘来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气息——朝鲜族阿妈妮腌辣白菜的酱香、汉族早餐铺油条的油香、蒙古族居民家奶茶的醇香,在空气里交织成独特的“社区味道”。在这里,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8个民族居民聚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艳微用10余年的坚守,以“融”为钥,打开了民族团结之门,让各族群众在社区里融成了“一家人”,活出“幸福感”。
刚接手社区工作时,赵艳微看着辖区里不同民族的居民——有爱吃打糕的朝鲜族老人,有习惯说蒙古语的蒙古族家庭,还有刚搬来的维吾尔族租户,心里就盘算着:“要让大家融在一起,首先得把党组织的‘纽带’系紧。”
她顶着烈日与风雨跑遍社区角落,在民族社会组织、辖区企业、小区物业里建起党支部,让党建联建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民族家庭门口。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党员纷纷化身民族团结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信息员,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更贴心的是,她按区域组建了多民族党员“三分钟应急服务队”,实现小区全覆盖,开展志愿帮扶、应急保障活动。这些年,服务队帮各族群众解决了200余个难题,服务超3000人次,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卫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建引领下的民族团结向心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这是赵艳微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年社区的“红石榴运动会”都热闹非凡,秋天的“百家宴”更是让人眼馋。她还在自己打造的“明珠红石榴”邻里中心、红石榴运动场、初心讲堂、初心书屋等阵地举办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伽倻琴课上,汉族大妈跟着朝鲜族老师慢慢拨弄琴弦,虽然节奏还不太准,却笑得格外开心;剪纸课上,蒙古族姑娘剪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图案,被居民们小心翼翼地贴在自家窗户上;西点制作、茶道课上,各族姐妹围在一起,手里忙着活儿,嘴里聊着家常,从“不熟悉”到“常串门”,感情就在这一来一往中加深了。
在赵艳微心里,居民的小事比天大。她创新开展小微服务、定制服务、精准服务。推出社区少年宫、童心向党、给爱翅膀、情暖夕阳、晌午时光、星期六幸福集市等惠民项目,每年受益群众万余人。联合长春市中医院推出“家庭医生”项目,通过线下义诊、线上问诊、医疗费用优惠等举措,为5000余名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发挥“三官一律”进社区作用,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讲座、调解、援助,切实将居民权益保障工作落到实处,5年来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曾经,社区铁路沿线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弃管小区里的菜园子更是让居民意见不小。面对这些难题,赵艳微从不退缩。她喊来各族党员、志愿者和群众,一起开展“花海行动”,将曾经脏乱差的菜园子变成了美丽花海,铁路沿线也清爽了不少。如今,社区里的红石榴运动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区一应俱全,“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出门就能享受到便利。红石榴工作室里,3支特色调解团队化解了百余起居民间的矛盾,社区里的争执越来越少,笑声越来越多。
从2009年投身社区工作至今,赵艳微把自己的芳华,都献给了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她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进了社区的烟火里,让团结之花在西道口常开不败,结出了幸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