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在各大学校园的军训场地,当我们跳出单一认知,重新审视军训这堂特殊的“入学第一课”时,就会发现,这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成长养分。在大学生活前,军训用“听到哨声立即集合”“队列行进整齐划一”的严格要求,帮新生打破了散漫的生活惯性。
在长春工业大学,历年来,新生们在军训伊始便面临着严苛的纪律约束。从按时作息到规范着装,从整齐的队列训练到有序的内务整理,每一项要求都在重塑他们的日常行为模式。
有学生因不适应严格的时间管理,在集合时多次迟到,但在教官的耐心教导下,逐渐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开始主动调整作息,严格遵守军训纪律;有学生因叠不好被子而偷偷哭泣,却在教官“叠的不是被子,是做事的态度”的点拨下,静下心来反复练习。“当我终于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时,突然明白,军训是教我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话语被记载在学生的日记本里。
这种对规则的敬畏、对细节的较真,正是职场和社会对年轻人的基本要求,而军训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提前体会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去年,吉林大学万余名新生在凌晨3点半便紧急集合,踏上10公里的行军拉练征程。途中,他们不仅要克服早起的困倦和长途跋涉的疲惫,还要应对模拟的战术情况。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但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到了最后。到达终点时,一名学生激动地表示,自己以前遇到一点儿困难就想放弃,可在军训中完成10公里拉练后,他突然有了底气——“以后再遇到难题,就会想起当时咬着牙前进的自己。”
据统计,几乎全体同学都完成了此次拉练,这种经历不仅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也培养了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军训的“苦”里,更藏着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当学生们一起在烈日下训练,一起为了队列整齐而练习,一起在拉练时互相鼓励、分享物资,那种“我们是一个整体”的归属感便会悄然而生。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在军训期间,常会以连队为单位参与合唱等各项比赛。同学们密切配合,各展所长,为集体荣誉而全力以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更让集体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心中。
谈起那段日子,大二的陈同学依然记忆犹新。“军训汇演前,我们连队的同学为了纠正队列中的小问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刻苦加练;有人中暑了只稍作休息就立刻归队。最终,当我们获得优异成绩时,大家拥抱在一起,大声欢呼着,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陈同学笑着说。
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当下,军训用“共同吃苦、共同成长”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包容、协作、奉献,让大家明白个体的优秀离不开集体的支撑——这正是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素养。
军训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吃多少苦,而在于这个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竟,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在舒适区里停滞不前,而是在适度的“吃苦”中不断突破自我。这,才是军训留给每个大学生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