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市州·延边

延边州:多点发力激活乡村振兴路

本报讯(记者张伟国 郭春焱)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近年来,延边州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点工作,通过精准统筹各级衔接资金、聚焦关键问题,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构建起全方位推进体系。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投入衔接资金40.21亿元,实施项目1604个,成功搭建中央、省、州、县四级资金保障格局,为延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风吹麦浪起,打捆正当时。金秋时节,珲春市密江乡密江村,打捆机正在田间作业,所过之处,一排排苞米杆迅速化身整齐的秸秆包。过不了多久,这一捆捆秸秆包,又会成为黄牛们的美味饲料。

秸秆从田间废料变为“黄金疙瘩”,得益于村里将申请到的169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购买大型农用器械。据了解,资金到位后,密江村购置3辆秸秆打捆机、5辆大型拖拉机、1辆铲车、3台搂草机和2辆挂车,组建起专业的秸秆加工队伍,既解决了农田秸秆处理难题,又为肉牛养殖提供了优质饲料。

密江村秸秆变废为宝仅仅是延边州衔接资金惠农的缩影。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初期,延边州便针对衔接资金管理、项目资产运营等堵点问题,启动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延边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全流程管理若干措施》等核心制度文件,明确资金使用范围、项目审批流程及资产管护标准。2022年起,进一步优化资金收益分配机制,通过“企业+村集体+脱贫户”模式,将衔接资金投入产业项目产生的收益,以分红、劳务报酬等形式反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截至今年8月底,已形成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投资格局,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有机转变,为乡村产业长效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近日,记者走在图们江畔的图们市月晴镇杰满村,放眼望去,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尽显朝鲜族特色,干净的路面向前通向江边。近年来,杰满村结合“房车营地”打造契机,给村里农房“穿新衣”,并安装了地下污水管网,提升了村容村貌。随着村内基础设施的提升,原先冷清的小山村,如今也有不少游人光顾。村民吴海淑告诉记者:“家门口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

自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延边州围绕乡村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痛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实施乡村基础设施项目904个,重点推进水、电、路、网等关键领域改造升级。在供水保障方面,2022年至2023年,完成89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边境村、脱贫村24小时稳定供水全覆盖;道路建设方面,2023年至2024年,新建及改造农村公路620公里,打通城乡连接“断头路”18条;通信提升方面,2024年完成农村“双千兆”网络覆盖项目,实现脱贫村4G网络、光纤网络通达率100%。通过系统性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8月底,延边州城乡发展瓶颈得到有效破解,城乡要素流动通道全面打通,城乡发展均衡化水平显著提升。

为聚焦难点强弱项,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延边州自2021年起,将中省衔接资金重点向产业领域倾斜,累计投入21.7亿元扶持乡村产业项目590个。2022年至2023年,重点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打造延边黄牛、优质水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46个;2024年起,进一步拓展产业形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业态发展,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8个。截至今年8月底,这些产业项目累计产生收益1.51亿元,直接惠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02万人,带动2075人实现本地就业,有效解决了脱贫群众“稳就业、促增收”难题,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