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相文雅 张琰)今年以来,珲春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好“串珠成链”文章,塑造“唐风海韵,多彩珲春”新标识,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据统计,1月至7月,珲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60亿元。仅9月3日至7日,全市接待游客20.67万人次,同比增长36.6%;实现旅游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49.5%。
珲春市深入发掘渤海故都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唐代渤海国历史为灵魂,巧妙融合古建筑复原、历史情景再现、特色文化街区等多种元素,精心打造文旅新场景——丝绸之路渤海古镇,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全力塑造“唐风海韵,多彩珲春”文旅新标识。
走进丝绸之路渤海古镇,青砖黛瓦、飞檐斗拱的唐代风格建筑映入眼帘,仿佛穿越了时空。当夜幕降临,古镇内热闹非凡,“非遗”打铁花表演、大型歌舞等节目轮番上演,现代化的灯光舞美与古风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惊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休闲时光。俄罗斯游客安德烈对记者说:“在古镇里既能感受到唐朝文化,还能欣赏到这么多古今融合的表演,我要把这些都拍下来,分享给我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
“蟹”逅珲春海鲜街上人头攒动,海水的咸鲜味儿便扑面而来,任意走进一家门店,帝王蟹、板蟹、毛蟹、北极贝等各品种、规格的海鲜琳琅满目,清蒸、辣炒、碳烤……多样化的吃法,将海鲜的美味发挥到极致。游客们沿街而坐,推杯换盏间品尝帝王蟹、板蟹等海鲜的肥美。
沈阳游客李女士站在海鲜池前,举着手机拍视频。她面前的帝王蟹足有脸盆那么大,蟹壳泛着青黑色的光泽。她笑着指向购物篮里的帝王蟹说:“我们从沈阳自驾而来,就为了这一口鲜。”
远离喧闹的市区,一路向南,素有“东方第一村”美誉的敬信镇防川村在青山绿水相伴间格外引人注意。一栋栋朝鲜族民居错落排列,屋脊中间平行如舟、四角翘立如鹤,青瓦白墙配上木格窗棂精巧美观。
随意走进一家民宿,屋内布置温馨典雅,墙上挂着精美的朝鲜族传统绘画,桌子上摆放着精致的朝鲜族茶具。民宿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游客都喜欢来村里旅拍,无论是飞檐翘角的建筑,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都成为旅拍镜头中的绝佳背景。
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珲春市各乡镇深挖各自资源,培养特色旅游业态,新兴旅游村如雨后春笋,景区景点游玩项目推陈出新,乡村旅游品质不断升级。敬信镇依托丰富的湿地资源,开发观鸟项目,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雕赏雁;马川子乡长流园稻田生态观光旅游区,以广袤稻田为背景,打造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三家子满族乡推出满族文化体验游,游客可以参观满族民居,了解满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还能品尝地道的满族美食,感受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珲春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珲春市各景区深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集聚优质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同时,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国内外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