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北京落幕,没看着、没看够的观众,欢迎来长春观看。记者了解到,“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将于9月30日在长春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件来自中国美术馆“人民必胜”美术展的精品力作,值得期待。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的“序篇”。这部分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将观众瞬间带回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清晰勾勒出从苦难觉醒到顽强抗争,再到坚守理想、向往和平的精神主线。“序篇”所呈现的作品多创作于二十世纪,形式多样、内涵深刻,共同构筑了一幅民族救亡图存的精神图景。
觉醒号角:未完的杰作与无声的怒吼
“序篇”是民族危亡之际的觉醒与呐喊。其中,唐一禾的《七七的号角(画稿)》以其独特的“未完成”状态,成为最触动人心的历史见证。在布展现场,长春美术馆展览部负责人许宁先生向记者介绍:“唐一禾这幅作品,选取青年学生宣传队奔赴城乡的瞬间,动态感极强。尽管因战时物资匮乏,原计划的三米巨作未能完成,但从现存草稿那奔放的笔触和激昂的人物姿态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呼之欲出的激情,这是对历史场景极为珍贵的写实记录。”
这幅“未完成的杰作”,与另一件版画经典——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形成了深刻呼应。“木刻版画在当时具有独特力量,在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中,艺术家们在木板上以刀代笔,线条简练却极具表现力。李桦的这幅画,被缚的汉子、蒙住的双眼、怒吼的嘴巴和伸向匕首的手,每一个符号都充满力量,将民族救亡的决心浓缩于方寸之间,震撼人心。”许宁说。一幅是油彩未尽的草稿,一幅是刀锋凌厉的黑白木刻版画,共同奏响了那个时代最激昂的觉醒序曲。
山河脊梁:英雄赞歌与精神丰碑
觉醒之后,是艰苦卓绝的抗争。“序篇”中的作品巧妙地将英雄气概融入对祖国山河的描绘之中,使自然景物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王盛烈的中国画《八女投江》将悲剧性的历史事件升华为永恒的壮歌,女英雄们挽臂投江的瞬间与汹涌的波涛、坚韧的劲草融为一体,充满了荡气回肠的悲壮氛围。
同样将山水人格化、精神化的,还有贾又福的《太行丰碑》。画家没有直接描绘战火,而是将太行山本身塑造成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刚硬的皴法使山石如同披甲的战士,整座山脉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血肉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这种将具体历史事件升华为宏大精神颂歌的手法,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维度。
和平愿景:圣地的光芒与永恒的祝福
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光明与和平。“序篇”的后半部分,艺术家的笔触转向了象征希望与未来的革命圣地与和平意象。钱松喦的《延安颂》以“山为骨,松为魂”,宝塔巍然,赤岩如焰,用传统中国画笔墨谱写了一曲革命浪漫主义的视觉交响,让延安成为一代人精神上的信仰高地。
而古元的版画《延安风景》、石鲁的《南泥湾途中》以及钟涵的油画《延河饮马》,则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延安生活的宁静、生产建设的热情与人性的光辉。钟涵别出心裁地选取“饮马”这一温馨日常,将革命主题提升至象征意境的高度,展现了艰苦岁月中的人性温度与理想之光。
最终,历史的波澜壮阔汇聚于对和平的深切祈愿。齐白石的《和平万年》以“荷”谐“和”、“瓶”谐“平”,借万年青象征永恒,在红花墨叶间寄托了一位艺术大家对和平岁月最质朴、最真诚的祝福。从《怒吼吧!中国》的悲愤呐喊到《和平万年》的静谧祥和,“序篇”完成了一次从战争到和平、从抗争到建设的宏大叙事循环。
据悉,本次展览的“序篇”通过名家的精品力作,为观众理解那段烽火岁月提供了多元而深刻的艺术入口。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精神的传承。9月30日,让我们走进展厅,亲身感受这由笔墨与色彩铸就的、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