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专刊

“世遗古都”古韵今风向新行

本报记者 李铭 何禹洁

鸭绿江水悠悠流淌,粼粼波光里,倒映着集安的古韵今风。这里,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镶嵌于山水之间,世界文化遗产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

2004年,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个世界遗产。经过21年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集安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也是“吉林八景”中最有历史厚重感的一处珍宝。

漫步集安,这座承载425年高句丽都城史的“世遗古都”,以保护传承为根脉,铺展文旅融合的新图景。

游览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丸都山城,军事防御的冷峻与王城礼制的恢宏融铸在山峦与峭壁险峰之间,6947米的城垣北高南低形若“簸箕”,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长寿王陵以1100余块厚重花岗岩砌筑,每一块石材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却依旧棱角分明、严丝合缝,既展现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也见证着岁月沧桑。

寻访“海东第一古碑”好太王碑,1775个遒劲汉字凿刻于石碑之上,记载了高句丽的建国传说、军事活动及守墓制度。一字一痕,皆是高句丽政权兴衰的烽烟注脚。

“2003年集安高句丽申遗做考古发掘的时候,我就是亲历者。集安是目前保存高句丽考古遗存数量最大、最丰富、最重要的区域,其遗址遗迹密集度极少见。其中,丸都山城规模宏大,城、墓、交通线路、关隘等各类遗存都有,是高句丽政权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吉林大学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志刚感叹道。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集安市依托高句丽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起集文物展陈、实景演绎、光影科技、特色消费于一体的多元文旅产品体系。

集安市博物馆里,文物讲述过往;实景演出中,光影重现历史;特色街区内,文创琳琅满目……

今年,集安市还创新编排复演大型音舞诗画《梦萦高句丽》演出,《丽人舞荷》温婉雅致、《建城技艺》尽显历史厚重、《婿屋招亲》再现民间习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一睹风采。

眼下,为深度挖掘高句丽历史文化价值,集安市全力推进高句丽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以辑文门旧址为起点,串联古城早市、襟江门旧址、鸭绿江健走步道、安武门旧址、西城墙遗址、万宝汀墓区、丸都山城等标志性景点,最终抵达遗址公园,形成完整游览环线。

世界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根基在“守正”,生命在“创新”。集安市以严格的保护守住历史古迹,以开放的姿态开拓活化路径,实现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转化,让历史与现实交汇共鸣。

夯实保护根基,集安市对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点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为文物保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联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多所高校开展系统性考古工作;出版《高句丽文物精粹》等专著及论文40余篇。

同时,建立市、乡、村三级文物保护队伍,《洞沟古墓群保护总体规划》等系列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严格落地。执行“先考古、后出让”“先调查、后建设”等审批要求,将文物保护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守护是传承最好的作答。近年来,集安累计实施60余项文保工程,用现代科技完成17座壁画墓的数字重建,让沉睡千年的色彩在数据链中重新启幕,让斑驳的碑刻在精密修复下重焕生机。

以保护传承为己任,以活化创新为路径,集安这座“世遗古都”,正以其独特的探索,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生动样本。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