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要闻

血色山河间的抗争图谱与人性光辉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第一篇章亮点采撷

本报记者 郭悦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的第一篇章“国难当头”,将观众带入了那段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历史现场。本篇章以时间线索展开,在展现全国抗战全景的同时,特别选取了多幅吉林籍美术家的力作,以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沉的民族情怀,再现国难当头之际中华儿女的奋起与抗争。

英雄丰碑:个体形象的永恒塑造

第一篇章中,对英雄个体的塑造尤为突出。吉林籍美术家胡悌麟与贾涤非合作的油画《杨靖宇将军》,采用独特视角,摒弃常见的激战场面,以极具象征性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描绘杨靖宇牺牲后的悲壮一幕。画面中,茫茫林海雪原间,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卧于白雪之上。据吉林省美术馆藏品部崔明媛介绍,这件作品平日极少展出,此次是首次在吉林与观众见面。艺术家以深沉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通过杨靖宇牺牲后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艺术震撼。

同样塑造英雄形象的还有霍波洋的雕塑《赵一曼》,作品以铸铜材质呈现了赵一曼被捕后昂首挺立的瞬间,身体紧绷如满弓,面部轮廓坚毅,将“肉体可毁、精神不屈”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窦鸿的油画《吉鸿昌》则以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吉鸿昌奋勇杀敌的雄姿,战马奔腾、红旗招展,展现出抗日名将的豪迈气概。

历史现场:重大事件的深刻再现

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是本篇章的另一亮点。赵奇的中国画《“九一八”》打破传统叙事,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将多个悲惨场景并置,以极具张力的视觉语言实现了对民族集体记忆的“视觉整合”。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建国的油画《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3年)》生动再现了历史性的一刻。画面中,赵一曼站在电车前振臂高呼,工人们群情激奋,充满动感。王建国通过精准的人物刻画和富有张力的场景安排,展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历史图景。

李烜峰的雕塑《八女投江》刻画了八位女战士手挽手、义无反顾走向激流的瞬间。雕塑造型简洁有力,人物神态坚毅,展现出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时代缩影:小切口里的大主题

除了宏大叙事,第一篇章也有很多作品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吉林籍美术家王晓明的油画《我心不泯》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抗战主题。画面描绘了一位母亲送儿子参军的场景,母亲手抚儿子的胸膛,目光中既有不舍更有坚定;年轻战士则神情坚毅,展现出保家卫国的决心。崔明媛说:“这幅作品从家庭情感出发,通过亲人间细微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危难时的民族大义。”

石村的雕塑《长城魂》以极具现代感的表现主义手法,将革命历史题材提升到关于牺牲、信仰和民族记忆的哲学思考层面。张绍城的油画《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则避开了炮火连天的直接描绘,聚焦于战斗间歇士兵们沉静而坚定的神态,于灰冷色调中营造出静穆悲壮的基调。

崔明媛在介绍策展思路时说:“在第一篇章‘国难当头’的作品选择上,我们既注重展示中国美术史上的名家名作,也侧重展现吉林籍艺术家的创作,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血色山河间的抗争图谱。”

纵观展览的第一篇章,美术家们或以深情的笔触刻画英雄形象,或以深刻的视角再现历史现场,或以精巧的构思折射时代精神,共同绘制了一幅全面而深刻的抗战图景。9月30日,这场艺术与历史交织的盛宴将在长春美术馆开启,期待观众亲临现场,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