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市州·通化

大道通衢 气象一新

——通化市迎来交通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李铭 孙鑫 何禹洁

今年新建成投用的通化站。本报记者 李铭 摄

9月28日10时57分,首趟G8167次高铁列车平稳驶入通化站。 本报记者 何禹洁 摄

通化站候车室内热闹非凡。 本报记者 李铭 摄

这是一条轨道,更是一条高铁动脉。

这是一条国道,更是一条文旅长廊。

9月28日,发展的时光为通化定格,G331国道与沈白高铁在这一天同步开通、并行启航,穿山越岭,以时代之椽笔,在通化大地上擘画下纵横交错的交通新貌,为这座东北山城注入奔涌的振兴动能。

双翼开通,双线贯长虹。

地处长白山腹地的通化,拥有“中国医药城”“中国人参之乡”“中国中药之乡”“中国葡萄酒城”等众多美誉,医药健康、人参、文旅“三个千亿级”和“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正劲。

如今,迎来“高铁时代”,发展机遇乘风而至。沈白高铁将通化至沈阳的时空距离压缩至1小时左右,至北京4小时左右。

通化,一跃成为深度融入东北高速路网的关键节点,劈开群山阻隔,嵌入东北乃至全国的高速交通网,改变了通化在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定位。

这不仅是物理通道的打通,更是思想观念、经济脉络的深刻重塑。不仅方便市民出行,更带动商贸、旅游等现代产业的集聚发展,创造“高铁经济”的无限发展空间。

“上午到沈阳谈生意,晚上回通化品葡萄酒,同城化、双城化成为可能。”通化市民张瑞林对高铁开通期盼已久。

来自沈阳市的游客王诗瑶兴奋地告诉记者:“对通化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期盼已久,一小时左右就能来这‘微度假’,以后我们要常来。”

速度,吸引的不仅是游客。

迈入“高铁时代”,加速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的流动,通化的医药、人参、葡萄酒、旅游等特色资源和产业,也将借助高铁的“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高铁时代,我们也必须跑出更快的发展加速度,对接客商、引入人才、创新发展,让通化的好东西、好产品,尤其是道地溯源林下山参和溯源人参精深加工产品遍布全国市场。”老参娘参业林下山参基地负责人胡秀玲深感机遇难得。

列车飞驰,如一道银色流光驶入通化沃野。如同时代的脉搏,强劲律动,宣告着一个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通化,正向远而行。

谋发展,交通先行,一通百通。

这里,一条国道,激活一片山川。

如果说G331国道是一条串联起吉林边境瑰宝的项链,那么集安段,无疑是这条项链上耀眼的宝石。

当天,受2024年汛期水毁的G331国道集安段,以新面貌全面开通,激活了沿线旅游和经贸潜力。

行车至G331国道集安段,风景的基调陡然变得厚重而深邃。

道路依山傍水,蜿蜒前行,一侧是层林尽染的五花山色,另一侧是奔流不息的鸭绿江,“边境二十八村”如明珠点缀其中。

一路上,可以领略四季更迭的山色,可以跨越千年的文明长河,可以凝视一江之隔的两国风光……G331国道集安段不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一条文化廊道、生态走廊和经济动脉,让“东北小江南”集安的独特魅力,舒展在游人面前。

“知道今天G331国道全线开通,特地带着家人开车来到集安,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无缝切换。一路惊喜!”自驾游客王春喜沿途不断用相机记录集安之美。

沿着鸭绿江畔蜿蜒伸展的G331国道集安段,探寻边境线上的诗与远方,“醉美风景路”串联起山水、人文、烟火与历史,“快进漫游”的旅游体系悄然形成,迎接八方来客,

人气聚、产业兴。这条路,激活边境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农家乐老板高福军忙得脚不沾地。“路通的消息一传来,国庆假期的房间半个月前就订满了。导航一开,顺着这条最美的风景国道就来了。人气旺起来,我们也打算结合特色采摘升级服务,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像钱湾村这样的例子,在集安比比皆是。因为着这条路,民宿、特色餐饮、土特产销售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G331国道集安段让乡村从‘端点’变成了‘节点’,乡亲们致富的门路更宽了,守着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望江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松林说。

一条路,实现了交通改善、产业激活、民生提质等良性循环。

路通,业兴。双线开通,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通化站上起点,正以奔跑的姿态,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竞争胜势,为全面振兴发展谱写一曲激昂的“通化乐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