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专刊

中粮油脂长春项目:

开启油料作物的“奇妙旅程”

本报记者 孙红丽

中粮油脂长春项目效果图。

中粮油脂长春项目建设现场。

中粮油脂长春项目建设现场。

金秋九月,长春北郊的中粮油脂长春项目施工现场,塔吊臂在澄澈的蓝天下划出优美弧线,钢结构厂房如钢铁森林般拔地而起,穿着橙色工装的工人穿梭其间,焊花飞溅与机器轰鸣交织成一曲“粮油振兴交响乐”。

作为中粮集团布局东北粮油产业的关键落子,这个总占地27.2万平方米、规划年加工能力超60万吨的现代化粮油基地,不仅是吉林省推进“粮食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更将为每一粒远道而来的大豆和花生,开启一段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奇妙旅程”——在这里,进口大豆、国产花生将完成从原料到油、粕、包装成品的蜕变,全程闭环的生产流程与智慧化管理,正重新定义东北粮油加工的“新范式”。

筑巢引“豆”:

千亿级粮油基地加速成型

“这边的第11号子项目油罐区内的12个3000吨储罐钢结构已经搭建完毕,后面32个储罐也在按序时推进中。”中粮油脂长春项目总经理助理牛华指着西北侧的施工区域介绍,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大块头”储罐支架错落排布,远处13号榨油厂的钢柱已竖起,阳光透过钢架间隙洒在地面,勾勒出未来生产线的轮廓。

自2023年11月16日注册成立以来,中粮油脂长春项目的建设进度始终“快马加鞭”。2023年12月完成土地招拍挂,2024年1月取得不动产权证,同年5月启动围墙及零星工程,9月油罐区开工;2025年3月复工后,项目建设更是有条不紊地推进。核心的榨油厂房、精炼厂房,预计10月底即可实现主体封顶,为冬季室内施工奠定基础。

“现在除了榨油、精炼厂待封顶,其他区域都在推进设备安装,大型设备的安装进度已完成三分之一,10月底封顶后能完成一半,冬季接通电厂蒸汽后将继续施工,预计明年4月就相继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牛华说。

更令人期待的是项目的“智慧基因”。现场负责人透露,项目正与华为合作打造“黑灯工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投产后整个基地仅需160人左右即可运营。牛华指着20号楼——控制中心介绍说:“您看那边的控制室雏形,未来这里能实时监控每个储罐的油量、每台设备的转速,甚至大豆的水分含量都能精准把控,真正实现‘用科技守护每一粒大豆’。”

“物”尽其用:

厂区内完成全链条蜕变

从铁路专线卸下来的原料,在厂区里走一遍,就能变成超市里的豆油、花生油或者玉米油。这趟“旅程”需要经历4道关键“关卡”。项目建设现场,牛华细致地向记者讲述原料的 “蜕变之路”。

以大豆为例,这一段“奇妙旅程”,始于厂区北部的铁路专用线,未来,满载进口大豆的列车将在这里停靠,通过专线旁的流槽实现“侧卸”,随后由气垫机输送至筒仓,这是旅程的“第一站”——原料暂存。“筒仓里有温控和通风系统,大豆在这里能保持最佳水分,最多存放3个月,但按我们的周转速度,一般1个月内就会‘启程’。”

“第二站”就开始进入榨油正题。大豆从筒仓出来后,通过刮板输送机送到预处理车间,经过去杂机去除石子、杂草,再进入软化罐加热,软化后的大豆会经过膨化、压榨,最终分离出两种产物:毛豆油和豆粕。毛豆油会送去精炼,豆粕则直接运到仓储区,进行销售。

“第三站”是进入精炼厂,这里是毛豆油的“升级车间”。在精炼厂的钢结构框架间,几根粗大的管道正被吊起安装。“毛豆油要先经过‘中和’工序,加酸加碱去除游离脂肪酸,变成三级豆油——这是东北人最爱吃的,有浓浓的豆香味。如果要做一级豆油,还得加白土脱色、用高温脱臭,去掉豆腥味,颜色也会变浅。”牛华解释说,目前,东北市场三级豆油销量占比超60%,项目会根据需求调整产能,确保“每一滴油都符合国标”。

旅程的“最后一站”,是进入小包装厂。灌装、印刷喷码、装箱,最后送入可存放35万箱产品的立体库。整个包装环节除了纸箱和标签外采,其他都在厂区内完成,力争实现产业链最短、新鲜度最高。

护航“旅程”:

政企协同奏响攻坚强音

“奇妙旅程”的顺利推进,背后是政企多方的 “同心护航”。在项目建设现场,“挂图作战”的进度表上,每个节点都标注着责任人,9家施工单位、14名监理工程师、数十名甲方现场人员,正以“网格化管理”守护着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

“最多的时候,现场有10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涉及土建、钢结构、设备安装等多个领域,管理难度很大。” 项目管理部部长坦言,为了确保安全和进度,项目建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监理工程师,负责专业监督;第二道是单体负责人,每个厂房都有专人管安全、管进度;第三道是公司层面的概算管控,确保不超预算。“比如榨油厂A1区,我们安排了4名同事盯着,从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每道工序都要验收,现在西侧已经封顶,东侧到6层了,下个月肯定能按时封顶。”

政府的“暖心服务”,则为项目按下“加速键”。“去年 5 月,宽城区政府就完成了‘六通一平’,土地平整得整整齐齐”牛华感慨,最让他感动的是铁路专线的“提前落地”,原本铁路专线是二期项目,但根据项目需求,省、市、区相关部门立刻协调,目前可研报告已在编制,预计明年二季度就能动工。

针对玉米油生产,项目将从榆树、公主岭的中粮生化基地采购副产品玉米油,进行精炼包装,既降低了成本,又延伸了产业链,“北纬45°黄金玉米带的玉米油,植物甾醇含量高,对人体有益,未来,会成为我们的特色产品。”牛华信心满满。

夕阳西下,施工现场的灯光渐次亮起,塔吊的影子在地面拉长。站在厂区的北围墙旁,望着墙外铁路专线的划归地,牛华充满期待:“明年这个时候,这里会有列车卸大豆,榨油厂会有机器轰鸣,小包装厂会有成品下线。”

相信到那时,这场“奇妙旅程”将正式惠及百姓,这里也将助力东北粮油产业升级、为保障地区粮油供应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