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八名抗联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英勇战斗。在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她们毁掉枪支,相互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在“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上,由王盛烈创作的中国画《八女投江》正是对这一悲壮场面的艺术再现。
作者通过对狂风吹拂的头发、坚韧不屈的劲草、汹涌澎湃的波涛等元素的描绘,极大地强化了画面的悲剧性和英雄气概,营造出一种荡气回肠的悲壮氛围,使观者能深切感受到女英雄们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八位女英雄的永恒纪念,更是一个时代的艺术象征。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们积极响应“文艺为人民服务”号召,探索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新的时代主题。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的《八女投江》,成功地将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的叙事性场景融入中国水墨画传统,实现了用中国画语言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突破。这种中西合璧的表达方式,也成为东北关东画派在人物画创作上的重要代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红梅介绍说,这幅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用新艺术形式表现时代主题的典范,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957年后,王盛烈又相继创作过两到三版的《八女投江》,每一版都略有不同,但是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准都非常稳定。此次展出的正是其1990年创作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