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清晨的阳光刚漫过路旁的树梢,不久前刚来到长春上学的大一“萌新”小陈便背着双肩包出了校门。他早早就把“国庆逛长春”的计划写满了备忘录,第一站,是位于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上午9点30分,走进展厅大门,灯光柔和却庄重,玻璃展柜中泛黄的纸张、锈迹斑斑的物品,墙壁上详细的文字、一张张定格着历史瞬间的照片,都让小陈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他不时凑近玻璃,仔细观看,并轻声感叹:“课本里的历史,此刻变得这般真实。”其间,一边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一边听着她的讲述,小陈不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偶尔抬头时,他的眼中满是敬佩——这趟展览,让他对脚下的土地多了份沉甸甸的认知。
中午12点,小陈来到了长春特色文旅新地标——新民大街,道路两侧矗立着多座伪满时期的老建筑,一砖一瓦间都透着岁月的厚重。他拿着刚买的咖啡,沿着干净的街道漫步前行,在建筑前一一驻足观察,脑海中想象着不同年代这条街上人来人往的景象。初秋,路边的树木刚开始泛黄,风一吹不时有叶子簌簌落下,小陈捡起一片夹进本子,笑称:“这是长春给的国庆节纪念!”
下午3点,小陈走进了红旗街上的“这有山”商场。和新民大街的沉稳气质有所不同,这里是满满的热闹烟火气。这栋仿山城的建筑里,小吃摊的香气四处飘散,他先是排队买了一份长春特色的炒粉,又尝了刚出锅的锅包肉,酸与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逛到文创店时,他被一组“长春地标”冰箱贴所吸引,挑选了好几个漂亮的款式,打算送给父母和朋友们。随着人流,小陈登上了商场的“山顶”,俯瞰室内的街景,看着来往的人群,他忽然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的距离又近了些。
傍晚5点,小陈踏上了返校的路。车上,他翻看着白天所拍的照片,一幕幕场景在眼前闪过。这个假期,他虽未远行,却在长春的历史与烟火中,收获了一段特别的记忆,让他对这座城市多了一份热爱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