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上,一幅《杨靖宇将军》油画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这幅由吉林艺术家胡悌麟、贾涤非于1984年创作的经典之作,蕴含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在时隔40多年后首次回到英雄曾经战斗过的黑土地,与家乡观众见面。
作品突破了传统英雄叙事的窠臼,没有选择表现杨靖宇将军生前的英勇战斗,而是直面其生命最惨烈的终点,也就是牺牲后的场景。茫茫林海雪原间,杨靖宇将军的遗体静卧于白雪之上,坚毅的面庞饱含不屈的意志。这种独特的视角选择,将观众的视线从对战斗过程的关注,引向对英雄精神、牺牲意义和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这件作品以极具象征性和表现力的绘画语言,突破了以往塑造英雄形象时惯用的高大手法,采用俯视的视角、悲壮的形式,赋予了作品崇高的美感。”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红梅表示,“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面临新的发展要求。这件作品以其创新性的表现语言,为东北油画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谈及作品在艺术语言上的突破性探索,张红梅说:“这种斑驳的、富有油画材料表现力的画面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独树一帜。”这种艺术语言的创新,提升了作品的崇高性。
作为中国油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杨靖宇将军》在1984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张红梅表示:“这次作品回到吉林展出,对吉林的美术从业者、爱好者,以及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杨靖宇将军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所有为国捐躯的先烈的一曲深刻挽歌。它以艺术的崇高融合历史的真实,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传承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这片英雄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杨靖宇将军》继续发挥着其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让英雄的精神在黑土地上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