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三农

稻谷飘香“鲜”上市

本报讯(记者王春胜)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连日来,在轰鸣的马达声中,我省各地早稻收割陆续开启“第一镰”。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随处可见收割机在稻浪间往复穿梭,颗粒饱满的稻谷倾泻而下,机耕道上运谷车一辆接着一辆……稻农们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俗话说,“节令是宝,力争分秒”。在农安县三岗镇永远村,开镰新米已成为永量家庭农场打开市场的“敲门砖”。“我们‘吆喝’的就是一个‘鲜’字!今年的新米早就被预订大半。”农场负责人宁亮介绍,为加快收获进度,他们提前谋划,通过实地踏查详细了解、记录各地块水稻成熟度。从9月初开镰以来,农场陆续投入了七八台收割机同步作业,目前400余亩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

早稻收割后,永量家庭农场立即进行了自然晾晒、因刚刚收回的水稻水分较高,必须进行降水处理。水分一般降到15个水以下,宁亮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经营,已经有了自己固定客户源,特别是去三亚过冬的老人,想吃到新米,而三亚气候潮湿,对大米水分要求低,必须把水分降下来,才便于存放不容易发霉。稻谷晾晒后进行精细加工,短短几天便能完成从水稻到新米上市的全流程。“第一批新米在‘十一’期间就可以上市了!”宁亮捧起一把刚刚磨好的大米说,“我们的产品主要以礼盒和精包装为主,每斤可以卖到8元到9元,是供不应求的畅销品。”

选育优质品种、利用泉水灌溉、增施有机肥、引进光粒子设备……从源头上保障稻米品质,永量家庭农场通过严格把握,将绿色、优质、安全的发展理念深植每一个环节,让水稻生产摆脱“化肥依赖”,从而改良土壤、提高产品质量。

“过去,我们这受困于本地弱碱土质,种玉米产量一直不高。后来转变思路,利用弱碱地更适合种水稻的特点,成功培育出高品质的弱碱大米。”宁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种植的水稻采用自产自销的模式,通过高质量、低产出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绿色稻米的天然口感和醇香味道。

收获的喜悦,源于科学的种植和辛勤的耕耘!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正是这幅“农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画卷的底色。如今,在广袤的稻田上,一幅幅忙碌的秋收图景轮番登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