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三农

金秋软枣挂满枝

本报记者 王伟

金秋时节,舒兰市七里乡牟学新软枣子种植基地里,一派丰收景象。藤蔓上,一颗颗翡翠般碧绿、饱满润泽的软枣子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基地负责人牟学新穿行其间,小心翼翼地查看着果实的成色,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这可是我们的‘金果果’!”

这片希望的田野,源于10年前的一次果断选择。当时从事苗木生意的牟学新,敏锐地捕捉到软枣子——这种被誉为“维C之冠”“百果之王”的水果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七里乡党委返乡创业政策的号召下,他毅然回乡,投入近百万元,开启了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最初从外地引进的品种“水土不服”,产量始终低迷。挫折没有击垮牟学新,反而激发了他的韧劲。凭借多年的果树种植经验,他踏遍了周边山野,决心为这片土地寻找最契合的种子。数年间,他如“探宝”般陆续寻得近百个本地种穗,精心培育。终于,一株长势健壮、果品优良的植株脱颖而出,被牟学新如获至宝地命名为“舒虹一号”,作为母树进行大规模扩繁。“这个品种品相好、抗寒性强、口感佳,是咱们舒兰水土养育出的‘骄子’!”牟学新自豪地说。

在七里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下,牟学新不仅模拟野生环境进行生态种植,提升果实品质,还联合舒兰、桦甸、蛟河等地的种植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他们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这深山里的美味走向全国。如今,合作社的软枣子已成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消费者青睐的佳品,售价可观。

一颗小软枣,真正成了“致富果”。截至目前,牟学新已带动53户农民加入合作社,每年销售优质软枣子5万斤、种苗2万株,效益超过百万元。他用汗水和智慧,在家乡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生动的乡村振兴之歌,这歌声,正如那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甜美而充满希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