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慕旗)国庆中秋假期,省科技馆以高水准的科普内容为引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己任,打造了一场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科普盛宴,累计接待观众近7.3万人次。
中秋节当日,“杨老师聊天文”品牌课程推出“月亮上的中国印”主题活动,采用“音乐+科普+观影”的多元形式,带领观众深度探索月球奥秘。活动不仅讲解了月相变化规律及月食、超级月亮等奇特天象,更聚焦我国探月工程成就,通过模型展示、图文解说和互动问答,生动呈现“嫦娥”探月历程及月球上的“中国印记”,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与民族自豪感。
节日期间,省科技馆特邀知名科普专家殷亚磊作题为《地球的过客:那些消逝的生命》的主题讲座。讲座以古生物演化为主线,结合化石标本与多媒体影像,深入浅出地解读物种灭绝与生命演化的科学规律,引导观众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馆里还推出科学专属市集——“科学集有趣”,联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打造“物理,我们是专业的”科普盛宴。市集构建了“可玩可带”的实践空间,孩子们用谷物、纸张等寻常材料制作国庆拼贴画、光影环等作品。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团队将实验室设备搬进场馆,让观众亲身感受超导磁悬浮、低温悬浮等神奇现象,观察纸环如何克服重力,体验视觉错觉的奇妙;现场展示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作品《悬浮液体》,让高深物理变得生动易懂……活动将趣味实践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让科学的种子深植人心。
动手实践课堂推出9节精品课程,涵盖人工智能、4D空间结构等多个热点主题。在“人工智能展演工坊”中,悟空机器人精准识别人脸、小E机器人表演群舞,多种智能设备集中亮相,配合教师讲解,揭开AI技术的神秘面纱;“4D空间—灯笼制作”课程结合双节元素,引导学员分析灯笼立体结构,并动手制作,提升空间思维与创造力。
此外,馆中的五座特效影院同期上映多部科普影片,《中国天眼的诞生》《海龟之旅》《群星闪耀的夜空》等以独特的视觉冲击与环绕立体声效,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