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43版:新时代 新报答

德惠市:

倾力打造长春北部副中心

本报记者 王焕照 王秋月

建设中的铭星药业是高端、高效的知识型、创新型高端医疗产业项目。

达利食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坚持生产技术革新。

吉林省汉华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将成长为行业内领先的商用车车桥制造基地。

新型城市央厨项目,将建设成为餐饮连锁企业的中央厨房一站式产业园区。

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2×660兆瓦煤电项目施工现场。

今年上半年,德惠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实现120.94亿元,同比增长4.8%;1—7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9%、9.7%,位列长春外6县(市)区第2位和首位。一组数据,照见德惠市的奋进之姿和发展之势。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德惠市抢抓“双碳”机遇,推动大唐长春二热电“项目群”、铭星药业、汉华智能等项目落位建设,打造循环经济、健康食品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绿色动能愈加充沛,产业体系持续优化,“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德惠正在竞争新格局中构筑起坚实而独特的发展优势。

今日德惠,积极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大局,正举全市之力兴产业、促振兴,倾力打造长春北部副中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数”“绿”深度融合

重塑发展优势

塔吊长臂起落吊运施工物料,工程车穿梭扬起阵阵尘土,钢筋绑扎的叮当声、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交织成炽热的建设交响——9月10日,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2×660兆瓦煤电项目施工现场,数百名建设者各司其职,一派紧锣密鼓的繁忙景象。作为贯彻国家“双碳”战略、落实吉林省能源发展规划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不仅以技术创新打造全国供热能力最优的660兆瓦等级新建煤电机组,其配套热网工程也同步推进,双线发力为长春民生供热保障与吉林能源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们正集中力量推动智慧电厂、多热源联合保障技术落地,确保2028年1月如期实现全容量投产。”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长春第二热电分公司总经理姜宝双介绍,主体项目总投资达58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超51亿千瓦时,最大供热能力可达1536兆瓦,能直接保障长春城区3553万平方米居民采暖需求。

同时,围绕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项目的综合能源再利用,延伸燃煤发电、热电联产产业链条,支持余热、蒸汽等综合利用,发展高温余热发电、中温余热供热、低温余热制冷等下游配套产业组团。

项目还创新采用“切缸抽汽+热再抽汽”多热源联合技术,单台机组供热高峰期总供热量可达698.84兆瓦,较传统供热方式大幅提升能力与稳定性;制粉系统应用全国首例“3台大磨+3台小磨”组合方案,机组深度调峰时切换运行小磨煤机,既增强低负荷适应能力,又能降低厂用电率,实现节能+调峰双重效益。

德惠市米沙子镇镇长陈强表示:“目前,连接主体项目的主干路与施工道路正加速修建,水、电等关键保障要素已全部到位。”据了解,主体电厂与配套热网全部建成后,不仅能显著提升长春民生供热的稳定性,有效缓解了冬季供暖压力,还将进一步增强长春市能源供应能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书写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新篇章。

锻造“新引擎”,跑出“加速度”。除大唐长春二热“退城进郊”煤电项目外,德惠市今年还重点推进总投资1.9亿元的华电29.6兆瓦风电、总投资45亿元的中电建调峰燃机电站及风电等6个循环经济类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将于2027年陆续投产,投产后循环经济规上产值将达到70亿元。

聚焦国家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战略部署,将循环经济作为德惠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工程”,德惠市力争打造复杂废弃物、传统废弃物、垃圾资源利用、能源综合利用4条循环产业链,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和零碳园区。

目前,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米沙子)已有规上循环经济企业12户,上半年产值实现5.83亿元、增长22.22%,成效显著,形成具有德惠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

链群协同提质

产业能级跃升

9月16日,德惠市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内机械轰鸣声不断,新入驻的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这座占地3.57平方公里的园区,以健康食品和生物医药为核心,打造贯穿研发、制造、流通的完整产业链,是德惠市聚力打造“中国食品名城”的重要平台载体。

在园区内,吉林省铭星药业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高端、高效的知识型、创新型高端医疗产业项目。预计10月31日培训中心和办公大楼开始运营。生产车间按照GMP标准通过验收后,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明年2月末可试生产。

工程全部建成达产后,软胶囊日产可达60万粒,液体辅料日产可达10万支。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带动当地就业1000人以上。

当前,德惠市健康食品类项目有17个,包括铭星药业在内,还有吉牛农牧加工产业园、金木二期等项目,10月末将竣工投产。

依托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德惠市紧紧围绕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上项目、育龙头、延链条、树品牌、拓市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食品工业更有分量发展。

在园区内的新型城市央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有序地在各个点位工作,各工种间密切配合。作为德惠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面积为8.4万平方米,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孵化、仓储配送、大宗商品采购等,打造餐饮连锁企业的中央厨房一站式产业园区。

投产后,预计年产鱼豆花、虾滑、嫩牛肉、预制菜等食材1.8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35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650余人,进一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该项目将全面引导达利、吉牛、德翔等供应链企业合作开发火锅、烧烤等健康食材,加快打造东北火锅食材供应基地。

在德惠,像达利、新型城市央厨等这样的长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7户,占全省六分之一,龙头企业总数位列全省第一。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德惠市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餐桌经济”,目前,有9万余户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食品工业发展实现了从“零散”到“链式”、从“集群”到“产业圈”的战略飞跃。

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在今年陆续建成投产,一个以大健康(食品)产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10公里的产业服务圈正加速形成、高效协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产业结构向着更加优化、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

奏响项目“热”曲

积蓄发展动能

在吉林省汉华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忙碌,巨型塔吊正以钢铁臂膀为德惠市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这个总投资5.2亿元的汉华重卡车桥项目,未来将成长为行业内领先的商用车车桥制造基地。

今年,德惠市以65个重点项目为支点,驱动近百亿元投资浪潮,在生物医药、循环经济、健康食品等领域掀起建设热潮。这里,正向着从“项目落地”到“产业成势”的目标阔步前进。

2025年,德惠市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数量比去年增加8%,总投资30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8亿元。其中,总投资6.83亿元的成建集中供热等新建项目正在积极施工,总投资4.19亿元的农牧加工产业园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长春运成制版等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年底将建成投产。

更为重要的是,德惠市立足打造长春北部副中心,以“一区三园”为主要阵地,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全力推动循环经济和健康食品两大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力争到2030年规上产值分别达到百亿级、150亿级。

全市6个循环经济类项目,投产后循环经济规上产值将达到70亿元;17个健康食品类项目,年底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可达110亿元。

从应变到求变,德惠市积极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聚焦长春市“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一区三园”发展优势,在项目建设的赛道上不断发力,定期对全市谋划、洽谈、签约和落位项目进行摸底,精心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项目。全年滚动谋划了宁波希诺亚海洋科技生物制药、山东翔龙年产100万吨新型肥料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64个,总投资75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646亿元。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产业发展逐“绿”向“新”,这一系列成果彰显的是德惠市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也是德惠市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的底蕴所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