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T78版:新时代 新报答

走进“中国野山参之乡”柳河——

看,吉林云岭一路“参”花

本报记者 隋二龙 张雅静

灵草沐甘露,山参果红时。本报记者 隋二龙 摄

获得大世界基尼斯官方认证的“世界最大的单瓶野山参酒—野山参王酒”。 本报记者 隋二龙 摄

通化市实验中学研学团队走进云岭野山参保护区。

云岭珍山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山参黄金面、山参薄饼生产线正在调试。本报记者 隋二龙 摄

云岭野山参科技产业园。李梦雨 摄

参旅融合,研学团队在“参把头”示范下,体验挖深乐趣。

云岭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隋二龙 摄

云岭野山参基地工人将种子种下。李梦雨 摄

分拣车间工作人员在给野山参分类。本报记者 隋二龙 摄

采参。

云岭野山参研发中心大楼。李梦雨 摄

云岭野山参保护区。

九月的长白山脉云雾未散,细雨刚过的山林里,腐殖土的清香混着草木气息扑面而来。“参把头”响亮的吆喝声在山谷间回荡,这延续千年的“喊山”“接山”“吓山”仪式,在柳河县的深山里每个采参季节都在上演。

省委书记黄强多次深入通化、白山、延边等人参主产区调研。他强调,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加大对人参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源头抓起,引导行业自律,有效规范市场秩序,要彻底破解“人参卖成萝卜价”问题。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将“建立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专项”作为全会报告中9个改革的重点专项之一,聚焦“货真价实、优质优价”,健全人参市场诚信体系、人参规范化种植体系、人参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人参品牌营销体系,擦亮“吉林·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这项决策为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期待。

通化市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2025年第4次会议提出,要持续完善“四好”“三良”闭环体系,强化科技赋能、数据赋能,牢牢守护“通化人参”品牌,打造首屈一指、最高标准的名品优品。抢抓沈白高铁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拓宽合作渠道,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与通化因参结缘,更多产品在全国市场闪亮登场,更多游客乘高铁来通化邂逅人参。

政策的东风吹遍参乡大地,吉林云岭野山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今年新增加的23200亩云岭野山参护育基地,在长白山余脉的滋养下悄然生长,13块野山参繁衍护育基地在多年深耕下,布局在吉林省和辽宁省的6个县,总占地4.6万亩,就像撒在东北沃土上的珍珠,串联起一条从山林到市场的“参业长龙”。形成了生长年限全、规模大、融合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野山参产业链。

一产护育 把道地人参还给深山

“这根索宝绳得系在主茎上,传说人参有灵性,得用它锁住。”“参把头”孙良珠蹲下身,将两头拴着铜钱的红绳轻轻套在五匹叶参上,又折了两根树枝插在两侧“搭梁”。做完这一切,他对着山林方向深深鞠躬——祭拜山神老把头,是放山人延续千年的敬畏。

这种敬畏,在云岭公司董事长曾宪清心中化作更坚定的信念:“人参的道地性藏在原生态里,必须让它回到山里长。”20多年前,受柳河招商引资政策感召,曾宪清带着对人参的执念来到这片森林覆盖率达51%的土地,一眼相中了龙岗山脉与一统河源头交汇处的生态宝地。

柳河的地理优势藏着自然的馈赠。这里地处东经117.5°至134°、北纬40°至45°的野山参黄金生长带,每年春季比白山地区早10至15天出苗,秋季晚半个月霜降,使人参每年多享近30天的生长期。检测数据显示,柳河18年林下参的单体皂苷Rb1含量高达0.76,远超其他产区。“你看这芦碗,一个就是一年。”孙良珠捧着刚“抬”出的人参细数,根须上的泥土还带着温度,22个芦碗清晰可辨。

“抬参不是挖参,得像伺候孩子一样细心。”孙良珠从红布包里掏出鹿骨做的快当签子,一点点拨去参须周围的腐殖土。鹿骨签坚硬光滑不霉变,不会划伤纤细的参须——这是老放山人的智慧,也是云岭一产护育的秘诀。在4.6万亩护育基地里,所有野山参都采用“古法”繁育:用老放山人的野山参籽,模拟鸟兽传播方式播种,全程不干预自然生长,全靠生态竞争筛选优质参苗。

“抬大留小是老规矩,也是我们的铁律。”曾宪清指着远处的林地介绍,放山人总会把幼参留在土里,采参后还会将红籽撒回林间。这种可持续的护育方式,让云岭基地的野山参参龄从1年至28年俱全。2025年,公司与大北岔林场共建的2.3万亩基地完工后,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长白山道地林下山参培育基地。

“项目构建了‘企业精准需求+高校前沿创新+基地高效验证’的协同闭环,要让实验室里的‘金种子’,尽快在这片青山沃土中结出‘金果子’。”曾宪清说。

基地的监控大屏上,土壤湿度、温度、光照数据实时跳动。“以前种参靠经验,现在得靠科技。大屏里所展示的是我们公司联合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通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移动以及中检集团和太平洋保险,共同打造的全国唯一一家云岭野山参全溯源可视化平台系统。并且我们公司也是吉林人参‘一参一码’的试点单位。”曾宪清介绍,云岭承担的2025年吉林省专项课题正在攻坚,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选育优良品系,把传统30年的育种周期大幅缩短,为“参业芯片”装上科技引擎。

二产加工

让“仙草”变身珍品

在云岭野山参科技产业园,刚从基地运来的鲜参正通过传送带进入氮气保鲜冷库。“温度必须控制在0-4℃,湿度保持85%,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活性成分。”车间主任指着监控屏介绍,这座投资3亿元的产业园拥有十万级净化车间,达到制药企业标准,九条生产线覆盖从提取到成品的全流程。

分拣车间里,工人们正根据参龄和品相给人参分类。“20年以上的野山参去做冻干粉,15年的加工成片剂,13年的用来做饮料。”技术负责人介绍。

“不仅要种好野山参,也要提高野山参的加工层次和产品档次。工艺技术水平提上来了,我们的野山参产品卖得更俏了。”曾宪清拿起一盒野山参粉,这款列入吉林省对外推介伴手礼的产品,在吉港澳经贸交流活动中备受青睐。“过去人参卖原料,10克野山参顶多卖几百元;现在做成冻干粉,每克就能卖到上百元。”

目前,云岭已开发出五大系列产品:野山参粉、滴丸等保健品,山参元气水等饮品,参片等饮片,还有食品添加剂和蜜饯。产品矩阵涵盖9个单元,全部网络覆盖,已实现生产全链条可视化、可溯源。

2022年工业园区建成后,云岭的深加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提取车间里,超临界萃取设备正从人参茎叶中提取活性成分;饮片车间内,全自动切片机切出的参片厚薄均匀,误差不超过0.1毫米。“以前,参茎叶都当废料扔了,现在,能提取皂苷做化妆品原料。”曾宪清说,通过全株开发,人参的利用率大幅提升。

今年,公司与湖北蕲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林下山参产品开发、参旅融合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李言闻IP”高端生产基地,目前已在柳河成立吉林李言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首批2万盒野山参粉订单;引入成都爱家优选电商直播平台,销售野山参突破6万盒;与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烟草公司长春市公司围绕共建“长白山人参烟专属人参基地”达成战略合作,1000亩人参烟叶已经采收;与泸州老窖达成合作,以“柳河野山参+泸州老窖酒”打造中高端山参酒,计划在柳河生产,设立销售公司,依托泸州老窖品牌对外销售。

云岭深耕二产的步伐不止于此,2025年1月,云岭旗下的吉林珍山水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集玉米种植、收购、深加工及山参系列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大健康产业园资源优势,投资建成五大智能化生产线,预计实现脱脂玉米深加工年产能50000吨,山参黄金面年产能15000吨,山参黄金粉年产能3000吨,山参薄饼、山参黑芝麻丸年产能各1000吨,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突破6亿元。

“我们创新性地将山参与玉米深加工产品相融合,既保留食材天然营养,又通过山参的滋补功效赋能,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健康属性。”曾宪清介绍,这种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产品向高效益、高质量转型,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产融合

让文化照进产业

“春有百花次第开,夏有清风徐徐来。”站在云岭野山参风景区的观景台,曾宪清随口吟出自己写的诗。脚下1.6万亩保护区里,木屋别墅错落有致,栈道幽径蜿蜒盘旋。每年5月至10月,这里的客房天天爆满。多年来,云岭以野山参为特色加大开发旅游力度,打造了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游客们带着索宝棍跟着“参把头”体验放山文化,夜里还能拍到绝美的星轨。云岭,正形成“参旅融合”,“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野山参博物馆内,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大野山参王酒”震撼亮相。这瓶高3.75米、直径2.68米的酒坛里,浸泡着1苗220年参龄的野山参王和5300苗25年以上野山参,用8000斤窖藏十五年老酒泡制而成。“光酒瓶就请了全国顶尖的玻璃大师和铜雕大师,耗时9个月才做成。”馆长徐桂丽介绍,馆内展出的野山参标本,见证着长白山3500多年的采参史。

午餐时间,餐厅里弥漫着人参宴的香气。“人参地三鲜”“拔丝野山参”“人参炖牛腩”,10道菜肴各具特色。“这是当地百姓的烹饪智慧,每道菜都讲究药食同源。”厨师长说。

“五天四夜的深呼吸元气康养之旅特别火,从沈阳大帅府到赫图阿拉故城,再到集安、三角龙湾,最后到云岭体验放山文化,游客的反馈都非常好。”这已经是湖南领队小李第四次带队到云岭,据他介绍,人数最多的时候,一个团有50多人。

2022年,云岭野山参风景旅游区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基地。作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示范企业,云岭的工厂游、研学游、基地游已成品牌。

“老把头文化是长白山人参文化的精髓。依托万亩山林护育‘道地’野山参,我们精心设计‘参旅’主题旅游路线,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曾宪清说,云岭正把这种文化融入旅游体验,让游客在祭拜、喊山、抬参的过程中,读懂放山人“敬畏自然、永续发展”的初心。

在白山松水间,人参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吹响铮铮号角,参产业实现向“深”突破,踏上千亿级优势产业的进阶之路。

参兴沃土

一乡一业富万家

小小的人参,藏着富民密码。柳河县人参种植面积5.94万余亩,其中园参0.4万余亩,林下参5.54万余亩。为了助推人参产业发展,柳河县积极打造“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云岭野山参公司为龙头,走“基地+文化+产品+品牌”的深加工之路。目前,野山参产业持续发展的势头良好,社会综合就业达5000余人,初步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

这份产业带动的实效,也让云岭在二十载深耕中收获了诸多认可,连续三年获评博鳌国际峰会推荐企业。荣誉背后,是企业对品质的坚守,更是对产业责任的践行。

随着发展势能不断集聚,云岭的产业蓝图正加速落地。产业园的深加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野山参汁1000万瓶、野山参粉50万盒,年产值将达5亿元。“我们要将‘长白山人参’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曾宪清站在基地最高处,望着连绵的山林,远处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碌地赶着订单,旅游区的木屋在夕阳下闪着温暖的光,勾勒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鲜活图景。

暮色渐浓,孙良珠带着当天采挖的野山参回到基地。沾着腐殖土的参须还带着山林的湿气,这些被当地人视作“仙草”的珍宝,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或在净化车间完成蜕变,或成为保健品走进千家万户,或在博物馆里讲述人参文化,或伴着游客的欢笑成为难忘的记忆。从一株参到一个产业,从一片林到一座城,柳河的“参花”正开得绚烂,在长白山脚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