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理论

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

杜宇航

“会道者,一线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这句古语生动揭示了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联系,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能被认识和运用。在改革发展任务日益繁重的今天,党员干部的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能否顺应科学规律,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效与事业的发展。

实际工作中,个别干部在产业升级中盲目跟风,不顾本地资源禀赋硬上项目;在基层治理中“拍脑袋”决策,把“创新”异化为标新立异;在民生工程中重“显绩”轻“潜绩”,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没有成效。出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对规律的敬畏,把“主观意愿”当“客观规律”,把“蛮干硬干”当“担当作为”,最终只能事与愿违。

能否按规律办事,是治理能力的核心体现。当前,我们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社会运行内在逻辑愈发复杂,开展好工作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精准把握。党员干部应始终秉持“本领恐慌”的心态,厚积学识,既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也要掌握现代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专业知识,在学习中洞察规律的“密码”。规律不会自动显现,须深入实践去探寻,摒弃决策前“坐在办公室想当然”、落实中“隔着玻璃看基层”的错误做法,真正沉到一线,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发现问题,从群众创造性实践中提炼规律性认识。

规律不是僵化的教条,运用规律要讲究“艺术”。面对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规律中推动工作创新。坚持“量体裁衣”,立足地区资源禀赋算“家底账”、结合发展阶段踩“节奏点”、顺着群众习惯找“切入点”,让政策既接“天线”又落“地线”;坚持“审时度势”,敏锐捕捉阶段变化、及时调整策略,让工作踩准时代鼓点,避免“刻舟求剑”;坚持“顺势而为”,在具体工作中拨开表象、找准规律,让每项举措都落到关键处。

按科学规律办事,考验的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的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能力。唯有让每一项决策都“扎根”规律、每一次施策都契合实际,才能在履职尽责中赢得民心、开创局面。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