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省大豆迎来收获期。成行的豆秆挺拔而立,饱满的豆荚缀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光泽。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启动,我省大豆陆续开镰收割 。
在梨树县东河镇王平房村王大勇开办的合作社,合作社推行的带状复合“米豆间作”模式迎来收获季。收割现场,大型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锋利的割刀整齐切断豆秆,伴随着机械运转声,豆秆被快速卷入机身,经过脱粒、清选,纯净的金豆涌入粮箱。“我们根据大豆成熟度和田间湿度,实时调整收割机脱粒滚筒转速,严格控制收获损失率。”农机手一边操控设备一边介绍。
在收割现场,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勇介绍,合作社采取“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具体为6垄大豆搭配2垄玉米,且种植的玉米全部采用生态种植方式。从目前收获情况来看,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产量表现亮眼:玉米采用一穴多株种植,种植株数与常规玉米种植持平,产量未受影响,当前每公顷玉米产量达1.3万公斤;大豆每公顷产量达3000公斤,加之大豆种植享有专项补贴,真正实现了增产又增效。
晨曦中的田野,玉米与大豆间隔种植,叶片在微风中摇曳。粗壮的玉米秆上挂着饱满的果穗,低矮的大豆植株结满沉甸甸的豆荚。近日,梨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测产验收仪式,在孤家子镇女子种植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米豆间作示范田举行。合作社负责人赵井铁满脸喜悦地表示,今年是合作社开展米豆间作种植的第二年,去年试种20公顷,实现玉米稳产、大豆丰收的增收目标。今年,种植规模扩大至90公顷,再度迎来丰收。本次测产机械实收面积共10亩,收获玉米7263.25公斤,按14%标准含水量折合亩产479.52公斤;收获大豆籽粒鲜重1433.81公斤,按13%标准含水量折合亩产139.52公斤。产量提升、土壤肥沃,最直接的成果便是农民收入增加,米豆间作这对“黄金搭档”,让农民实实在在实现了一田双收。
梨树县作为农业大县,始终大力推广米豆间作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自2020年从400亩起步,截至目前已发展到3000公顷,覆盖全县。
为确保大豆颗粒归仓,我省各地农业部门统筹规划、科学调度,全力保障大豆收获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