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全面启航、“十四五”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应势而生,顺势而为。自2021年1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来,这所年轻的市属高校仅用五年时间,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国航空职业教育第一方阵,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升级的职教标杆。
办学五载,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坐落于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校舍建筑面积占园区近50%,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队伍从筹建初期的10人增加至38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45%,副教授以上职称达30%,涌现出多名省级职教名师和国家级技能竞赛金牌教练。学校还积极争取国家设备购置贴息贷款政策,投入8000万元建设航空实训体系,现已建成实训场地16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突破1.75亿元,建成覆盖航空运行保障与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性实训基地,硬件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学校紧扣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产业需求,构建起航空装备维修、航空运输服务、低空应用技术、低空智造技术四大专业集群,专业数量由建校初的7个拓展至28个,实现低空制造、飞行、运行保障与综合服务领域全覆盖。在校生规模从首批数百人增长至近8000人,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至2025年,两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均超90%,其中75%选择留吉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8%以上,为吉林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现创新突破。学校牵头组建“全国低空经济先导产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全国通用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联盟”,在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形成广泛影响力。学校与吉林化纤集团合作开设“化纤工匠班”,与中航工业吉航共建“现场工程师培育订单班”,与南方航空、北京广慧金通等百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覆盖航空服务、飞机维修、智能焊接、汽车工程等多个领域。2024年,学校联合吉林经开区共建低空经济—碳纤维产业示范基地跨企业培训中心,参与制定了工信部人才中心航空器维修人才评价标准,真正实现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
教学竞赛与社会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学校多次承办全国航空模型邀请赛、民航空中乘务技能大赛东北区复赛等高水平赛事。师生累计获得世界技能大赛智能焊接金奖、“‘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88项。2024年10月,学校成功承办2024中国·吉林全国航空模型邀请赛暨吉林市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助力吉林市打造“航空+文旅”城市名片。此外,学校依托中国民航CCAR-147资质,建成东北首个民用航空器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认证能力达500人,成为区域航空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
展望“十五五”,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区域服务型、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办学定位,以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产教融合示范校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低空经济校企合作新路径,为东北全面振兴和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技能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