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南泥湾途中》:

革命征程中的壮美画卷

本报记者 郭悦

山道蜿蜒,队伍行进,一个个坚毅的背影向荒原中挺进——这便是石鲁在《南泥湾途中》为我们定格的历史瞬间。这幅创作于1961年的中国画,如今正在“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中展出,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的笔墨语言,向观众讲述着南泥湾开垦那段充满革命热情的岁月。

吉林建筑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李也表示,作品最独特之处在于其叙事角度的选择:“石鲁避开了直接描绘劳动场面的常规手法,而是将视角对准了行军途中的一刻。这种山水人物化的处理方式,让革命壮志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展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一艺术选择使作品在众多革命题材画作中别具一格。

细观画面,一条山间小路自下而上延伸,巧妙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路上点缀的垦荒队伍虽小,却成为整幅画作的灵魂。画面右侧山体以苍郁雄厚的皴法塑造,展现出“黑、怪、野、重”的独特风格;左侧山体则笔墨淋漓,与丛树的劲拔姿态相得益彰;远处层层淡墨晕染的山峦,更是为画面增添了深远的意境。

“石鲁的笔墨语言彻底打破了传统山水画温文尔雅的程式,”李也认为,“他以酣畅硬朗的笔法,将个人风格、民族传统与时代主题完美结合,创造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这种艺术创新不仅体现了“长安画派”的艺术风格,更代表了上世纪中叶中国画改革的创新成就。

《南泥湾途中》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曲革命浪漫主义的赞歌。它将具体的革命实践升华为永恒的艺术形象,让观众在欣赏笔墨之美的同时,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革命热情和理想主义情怀。

6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画作前,依然能被其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染。这幅作品以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不仅见证了南泥湾精神的光辉,更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