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程中南 宋垣熹)日前,在白山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老李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款。
此前,白山市纪委监委在开展“欠薪”整治工作中接到反映,某公司存在拖欠务工人员工资问题。他们随即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调查核实,密切跟进解决,经与务工公司协调,最终帮助3名务工人员讨回欠薪4.1万余元。
今年,白山市纪委监委聚焦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靠前监督,开展欠薪整治工作。逐个梳理排查全市现有开停工政府、国企项目,发现制度执行问题28个、欠薪问题34件,全部建立问题台账,一案一策、限时整改、动态清零。同时,综合分析调研监督、隐患排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行业部门自查自纠执法程序不严、监管效能不高等问题24个,通过梳理检查事项清单、规范日常执法流程等措施全部完成整改。
传导压力、督促履责。他们优化运用党委政府和纪委监委“双专班”“双包保”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定期听取情况、提出意见,专班班长带头研究、下沉指导、统筹督办。市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发送《同级监督提示函》3期,提出具体建议10项,传导压力、督促履责,推动整治欠薪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办结欠薪案件66件,为517名务工人员追讨工资721万余元。
案件查办和问题整治两手抓。他们研究制定4方面33个“是否”的线索(案件)工作指引,深入查找突出问题、歪风乱象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处置问题线索5件,立案2件。深度剖析欠薪背后的管理漏洞、制度空隙、监督短板,向人社部门制发《监督提示函》,督促紧盯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建立健全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机制,深化源头治理、堵塞制度漏洞,切实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他们已制定工程项目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职责一次性告知、事先调节管理办法等9个制度机制,下发告知书74份。印发项目检查操作规范,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定期对人工费拨付、专户发放等事项联合实地检查。并依托吉林省执法监察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时预警专户余额、工资发放等异常信息,形成了前置预警“告知+确认”、过程管控“排查+监管”、事后惩戒“警示+通报”3个阶段闭环治理链条,从各环节预防和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