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到了吉林最浪漫的季节。10月11日至14日,由省委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指导,吉林省广播电视局、新疆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吉林广播电视台、新疆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主办的“山河见证·一路回响”吉林阿勒泰秋收、秋景、秋游“三秋”主题宣推活动火热举办。
活动以秋收、秋景、秋游为主题,以抗联英雄杨靖宇的战斗足迹为行进主线,以四场“行进式”直播为纽带,深入历史展馆、革命遗址、文物古迹、景区景点等,通过景色、文化、历史等多重体验,踏寻红色印记,勾勒秋日盛景,在展现吉林生态亮色、文旅魅力的同时,也让根植于这片土地的红色信仰代代相传。
直播为笔:描绘吉林秋日的人文画卷
秋日的吉林,如同打翻了画家的调色盘,绚烂而多姿。如何展现吉林秋日的独特魅力?本次“三秋”主题宣推活动充分运用采访报道、接力直播、短视频宣推、广电新媒体矩阵联动的报道方式,以点带面,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吉林秋日别样景致,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吉林秋日人文画卷。
首场直播以长春为起点,在秋日的光影中勾勒城市新貌。新民大街两侧的树叶逐渐泛黄,而人民广场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依旧静静矗立,庄严肃穆、宁静祥和。
在吉林桦甸,美丽的红石湖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静卧在五彩山峦的怀抱之中。森林覆盖率达92.3%的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是亚洲保护最好的大面积天然林之一,也是吉林省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蒿子湖密营遗址,更为这如诗如画的秋景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后两场直播中,空气清新、流水潺潺、云雾缥缈、奇石林立的白山市江源区“仙人谷”景区,让观众仿佛置身人间仙境。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内宁静的乡村、宽广的江水、享受丰收喜悦的村民,更让人们透过屏幕感受到东北作为国家粮仓的坚实脉搏。
自然秋景与人文印记交相辉映,每一处景致都有悠悠历史,每一处画面都有动人故事,观众在欣赏吉林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吉林的人文温度。
寻红为脉:串联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吉林的秋日不仅有大自然的馈赠,更有历史的深沉回响。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吉林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红色的血脉。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是吉林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次主题宣推活动的重要使命所在。
从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车队路过的长春新民大街、人民广场,到“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与成长的摇篮”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从长眠着抗日英雄王德泰将军和众多革命先烈的江源区革命烈士陵园,到80多年前抗联将士全力守护的“仁义砬子水上生命补给线”……沿着英烈的足迹,跟随直播镜头,观众能沉浸式感受抗联将士当年的艰苦卓绝和“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抗联精神——
活动直播首场来到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以1200余张历史图片和千余件首次公开的珍贵实物等,展现了吉林300余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杨靖宇支队”战旗的入驻,让这里成为红色信仰的“精神堡垒”。吉林市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纪念广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无声诉说着杨靖宇将军和抗联将士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站立于白山市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将军牺牲前拼死一搏的艰苦、顽强和悲壮。
那些血战到底的岁月,不屈不挠的抗争,跨越时空依旧震撼人心,让红色信仰在今天的秋日之旅中愈发坚定。
融合为核:文旅发展让信仰焕发新活力
此次“三秋”主题宣推活动,不仅是红色信仰的传播载体,更是吉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示。直播镜头下,吉林多元的秋日景致背后,是全省对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深耕细作。
以直播中的长春市春京西和新民大街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改造升级,两条街区摆脱了“静态展览”的局限,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红色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也成为长春文旅新地标。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新民大街累计接待游客143.2万人次。
在吉林桦甸,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纪念馆馆长吴艳滨对着直播镜头深情喊话:“高速公路已经直通‘家门口’了,欢迎大家来蒿子湖密营体验抗联战士的艰苦生活,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在长眠着王德泰将军的白山市江源区,因G331吉林段正式通车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而依托夹皮沟金矿200余年采金历史,桦甸正全力打造国家级的黄金特色小镇。
借助本次“三秋”主题宣推活动,吉林的秋日盛景也引发更多关注。截至目前,“吉林新疆阿勒泰‘三秋’氛围拉满”“这个秋天里的红色记忆”等活动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全国及地方热榜10余次,全网曝光量近5000万,引发广泛关注。
当吉林的秋日山河与红色信仰同框,当抗联故事通过屏幕传遍各地,这场“三秋”活动不仅是一次沉浸式的文旅宣推,更是一次红色信仰的盛大传递。而这份永恒的信仰,也必将凝聚起磅礴力量,引领吉林谱写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