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长春街头巷尾洋溢着蓬勃朝气。粉色沙滩游人如织,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回归,雕塑园、生态园里艺术与自然相映成趣……持续创新的消费场景,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更催热了“周末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体验型转变,传统的购物消费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捕捉这一变化,将文化元素、历史资源与现代业态巧妙融合,今年的长春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沉浸感、互动性的消费新场景。从新民大街的历史建筑活化到体育中心的国潮嘉年华,从动植物公园的“西游宇宙”到生态园的科普展览,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供给,更重塑了城市空间的价值,让周末休闲成为连接情感、创造记忆的载体。
深入观察不难发现,这一实践的成功,关键在于把握了“三个融合”:一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通过改造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既保留城市文脉,又植入新业态,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二是文化与消费的融合。借助非遗、艺术、科技等元素提升体验感,让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而成为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行为。三是空间与时间的融合。通过拓展夜间经济、周末市集,打破时空限制,最大化利用城市资源,形成持续不断的消费吸引力。
“周末经济”的价值,远不止于短期消费刺激。它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从注重硬件建设到关注人的体验,从单一经济指标到综合发展质量。这一探索表明,当城市真正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巧妙整合资源,创新供给方式,就能实现经济活力与民生幸福的“双提升”。这种“以人为本”的模式,正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要让“周末经济”从一时火爆走向长期繁荣,还需在精细化、可持续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打造独具辨识度的IP项目;另一方面,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保障,让游客不仅“愿意来”,而且“留得下”“玩得好”。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形成常态化的创新供给能力。
这一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城市转型的窗口:在现代都市竞争中,吸引力不仅来自高楼大厦,更源于那种触手可及的温暖、生动鲜活的文化、触动人心的体验。以“周末经济”为契机,不断深化城市治理创新,提升生活品质,就能让城市不仅充满活力,更富有魅力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