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俊明 记者张磊)金秋十月,走进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金色的波浪。伴着浓郁醇厚的稻谷芳香,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与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的专家团队日前在此开展现场测产,对北方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稻花香6号”进行实地测评。
测产现场,专家团队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从面积测量、脱粒装袋到称重计量、水分测定与除杂筛选,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经精准测算,“稻花香6号”实际亩产达622.4公斤,在盐碱地种植条件下表现突出。
“‘稻花香6号’耐盐碱性强,抗病表现突出,特别适宜在盐碱地区推广种植,其食味品质也表现优异,未来在镇赉县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都兴林说。
“今年,‘稻花香6号’每公顷产量达9吨,比去年种植的品种增产1吨以上,这个品种确实好,明年,我将扩大种植规模。”丽华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利在得知测产结果后高兴地说。
据了解,丽华家庭农场今年共种植水稻136公顷,其中“稻花香6号”示范种植面积为10公顷。农场采用了生物质基质土育苗等科学种植方法,实现了优种与良法的有效结合。
从曾经三年亏损300多万元的艰难困境,到如今实现连年丰收,这份喜悦的背后,不仅是张利与家人多年来扎根田野、辛勤耕耘的坚守,更离不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正是农科院三代科研人接力攻关、深耕不辍,才让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成功蜕变成如今亩产千斤的“米粮川”。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巍介绍,科研团队为农场提供了从育苗到田间管理的全程技术指导,为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镇赉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从“水稻大县”向“水稻强县”转型。以“稻花香6号”等优质品种示范推广为契机,全县持续强化“镇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品质农业迈上新台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