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以四大全球倡议引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金香兰 刘东

2025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人类共同难题贡献的智慧和方案。四大全球倡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分别聚焦发展、安全、文明与治理,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的完整体系。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在区域合作加速整合的现实发展中,东北亚凭借巨大经济体量、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与独特地缘价值,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石。未来,应以四大全球倡议为指引,着力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新型区域合作格局,促进“要素互补”向“体系融合”升级,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东北亚样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与持久动力。

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筑牢了互利共赢根基。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全球发展倡议聚焦数字经济、环保能源、人工智能、人民福祉等关键领域,旨在推动中俄日韩朝蒙深化多维度合作。设施联通提效方面,中蒙俄经济走廊与北极航道建设持续推进,陆路运输枢纽功能显著增强,跨境物流网络效率不断提升,为区域贸易打通“动脉”;绿色转型协同方面,中日韩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绿色产业规则制定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助力区域碳中和目标落地;产业链创新融合方面,半导体、智能装备、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日益紧密,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民生福祉共享方面,通过农业技术援助、资源开发合作等举措,将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民生效益,让区域民众共享合作发展红利。未来,应进一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依托基础设施联通、产能合作与技术共享,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持续彰显“以发展促安全、以合作促稳定”的区域合作理念。

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扫除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障碍。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复杂,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而全球安全倡议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治理、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应积极化解传统安全风险。通过对话协商建立区域危机管控机制,推动朝鲜半岛问题等传统安全议题的政治解决,减少地缘冲突对经济合作和地区稳定的干扰。其次,要筑牢非传统安全防线。加强反恐、网络安全等领域合作,支持构建区域性粮食储备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与能源安全共同体,提升供应链韧性与风险协同应对能力。最后,着力规避“阵营化”陷阱。倡导共同安全观,通过强化多边对话与信任建设,降低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的冲击,同时依托环境合作、防灾减灾机制,共同应对生态安全挑战,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稳定环境。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搭建互信桥梁。东北亚各国文化兼具同源性与多样性,全球文明倡议通过“和而不同”理念弥合历史认知差异,推动区域合作向深度发展。在深化文明对话层面,应建立多层次文明交流机制,通过共建数字文化博物馆、扩大青年学者互访等途径,增强区域文化认同与相互理解;在赋能经济合作层面,要以文化共情降低经济合作的制度成本,为区域价值链融合提供软支撑,实现“文化相通—信任增强—经贸深化”的良性循环;在夯实民间根基层面,应通过青少年交流、环保协作等民间活动,减少制度与文化差异带来的合作阻力,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持久动力。总之,要通过文明对话超越文明隔阂,以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全球治理倡议提出“平等包容、多边主义”理念,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制度性、实践性指引。全球治理倡议主张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一方面,要着力破解治理碎片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区域规则协调与多边机制创新,在数字经济、碳中和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对接好政策,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多边平台效能。充分激发上合组织、“10+3”等合作机制的作用,推动治理模式向“共生治理”转型,保障中小国家平等参与规则制定的权利。此外,要大力营造开放环境。强调主权平等与多边主义,反对单边制裁与排他性安排,为区域合作打造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助力东北亚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