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忌做“面子工程”。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地方将精力耗费在优化“外在形象”上,表里失序,本末倒置。群众办事时,虽难再见“冷面孔”,但常碰各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软钉子”,结果办事流程烦琐,百姓诉求难解决,政务服务温度终究停留在“面子”上。
近年来,“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冷面官僚主义”已经有所改善。然而,另一种新形式的“脸好看、门好进、事还是难办”的“笑面官僚主义”却在悄然生长。这种看似礼貌、实则冷漠的工作态度,更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当下,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改进和提高,过去被群众广为诟病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的消极状况,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有的干部被打上了伪热情的标签,在“迎进门”“笑面孔”“和气话”的掩盖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让群众陷入“打不了笑脸人”和“难以办成事”的死穴,更加深了群众的办事难度。
新常态下,在服务群众、与群众面对面的工作中,这样不走心的“笑面官僚主义”并不少见。不同于过去“冷面官僚主义”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办不了”“下次来”“不知道”,“笑面官僚主义”在“您请坐”“您喝茶”“我反馈”“您慢走”等伪热情的标签下,消磨了群众的耐心,损害了党的形象。
别让“好脸色”碰到“软钉子”,干部不仅要涵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办事作风、服务理念,坚决做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切实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作自己的事情去解决。要提升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和干事创业的能力,主动摈弃伪热情的工作作风,全力解决问题后面的民生诉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集细流无以成江河。”只有找准民生实事小切口,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改,解决一个个群众问题,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让群众近距离看到变化,看到成效,才能实现群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的同步提升,真正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做实,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