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三农

“点土成金” 有机肥

张妍 本报记者 毕玮琳

“你看这萝卜,根系扎得深,个头饱满,这都是有机肥的功劳!”在双辽市茂林镇二龙山村,村民贾明蹲在自家萝卜地里,伸手拔出一棵白萝卜,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他笑着向记者介绍,自家地里头茬种的是西瓜、二茬种的是萝卜,全程用有机肥,不管是产量还是口感,都比用普通化肥的强很多。

贾明取得的好收成,正是茂林镇开发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茂林镇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抓手,推动农业从“增产”向“提质”转型,海春家庭农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走进农场的有机肥处理车间,机器轰鸣作响,原本可能造成污染的畜禽粪污和秸秆,在这里经过28天的科学发酵,摇身变成了黑乎乎、肥嘟嘟的“宝贝”——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机肥。

“我们严格把控发酵的温度、湿度,就是为了让每一批有机肥都‘够劲儿’。”农场负责人还介绍,自2023年探索畜禽粪污与秸秆结合制肥以来,不仅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营养餐”。如今,农场种植糯玉米前,都会先做土壤检测,再按每公顷30吨的标准施用有机肥。“化肥用得少了,糯玉米长势更好,口感香甜软糯可口,在市场上比其他甜玉米贵一些,消费者也抢着要。”

更让人惊喜的是,算上化肥减量、土地利用率提升的收益,使用有机肥后每公顷能节约成本1000元左右。糯玉米采收后,农场还“不闲着”,利用有机肥的“后劲”种植荞麦、萝卜,土地“一年四季不空闲”,农民收入也跟着“节节高”。眼下正值萝卜收获季,农场的萝卜因品质上乘,一上市就成了“香饽饽”,根本不愁卖。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茂林镇的探索不止于此。二龙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标准流转村民土地,规模化种植40公顷水肥一体化鲜食玉米;海春家庭农场是四平优质农产品协会“四平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使用单位(平地生香)”,甜糯玉米更是拿下了绿色食品标志,并注册了“龍山穗穗”商标,依托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把“家乡味”卖到了全国各地。

“有机肥就是‘金钥匙’,打开了绿色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两扇大门。”海春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海春表示,未来农场将持续推广这一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品种、提高糯玉米增收产量,用心守护黑土地,让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帮助更多农民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挣上“生态钱”。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