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激活金融引擎 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程呈 祝国平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领域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出的先进生产力,其核心在于强化科技创新主导作用,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全要素生产力质的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当前,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吉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任务,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要素集聚的关键支撑。未来,应立足农业资源禀赋,持续完善金融支农政策体系,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让金融活水充分滋养农业创新沃土,为吉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坚实支撑。

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是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传统农业生产依赖土地与劳动力的粗放投入,而新质生产力则强调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的深度应用。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必须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要聚焦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绿色生产等前沿领域,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的支持体系。针对科研项目初期高风险特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敢于投向“从0到1”的原始创新。依托省内优势科研力量,设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撬动市场力量共同支持“卡脖子”技术攻关。对于步入中试和产业化阶段的科技成果,政策性银行应发挥主力作用,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则需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未来收益权抵押等融资模式,破解轻资产科创企业融资瓶颈。唯有金融资源精准对接科研创新链条的每一环节,方能将农业科研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胜势。

用金融纽带优化链接,锻造智慧农业产业链。新质生产力要求构建更高效、更协同、更韧性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金融应成为串联农业全产业链的坚韧纽带,推动农业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链升级”跃迁。在产业前端,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以核心龙头企业信用为依托,有效缓解上游种业企业、农资供应商及广大农户面临的流动资金压力。在产业中端,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升级,积极支持建设智能化、绿色化食品加工集群,通过项目贷款、设备融资租赁等方式,助力吉林玉米、水稻、人参等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产业后端,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支持覆盖城乡的高效冷链仓储物流网络建设,减少“田间到舌尖”的损耗,保障“吉林味道”的新鲜品质。同时,加速农业产业互联网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可视、可信与高效协同,从而提升产业链整体效能。

用金融生态的多元培育,赋能农业产业新业态发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向土地要产量”,更要“向业态要效益”。吉林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康养产业等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新业态具有轻资产、重创意、成长快的特点,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应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推出适应新业态特点的金融产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抵押担保权能,推广“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显著提升其信贷可得性。对乡村文旅、康养产业,可探索预期收益质押、特许经营权融资等模式,引导中长期资本有序进入。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农户经营行为的数字化画像。推广基于大数据风控的线上信贷产品,让分散的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便捷获得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期货、期权及农业保险等风险管理工具,为各类农业主体应对市场波动提供坚实保障,增强发展新业态的信心与底气。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