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历史的回响 精神的传承

——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开展和《众志成城——吉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抗美援朝档案选编》新书发布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

忠魂不泯,浩气长存。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10月25日,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开展和《众志成城——吉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抗美援朝档案选编》新书发布仪式,在集安市举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回望峥嵘岁月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致敬英雄中汲取奋进力量。

步入吉林省抗美援朝后援地展览展厅,时光仿佛倒流。22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3大展区、14个单元的精心布展,500余张历史照片、260余件(套)珍贵文物,构筑起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长廊。

参观展览,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军长吴瑞林之孙吴镝在一个个展区前驻足良久,目光坚定而深沉。“我的爷爷于1950年10月16日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的先头部队首批入朝。吉林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处于战略大后方的位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重要时刻参观此次展览非常有意义,教育后人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也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克服一切困难,接续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集安鸭绿江畔“抗美援朝第一渡”的复原场景,再现了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征画卷;“吉林英雄谱”展墙上,郭忠田、关崇贵等战斗英雄的事迹熠熠生辉……展览中,一个个生动的细节、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历史变得可观、可感,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被称为“万岁军”的志愿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与吉林这片红色沃土有着深厚的渊源。“我父亲曾从这里率部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集安市办展很有意义。这次我捐赠展出的望远镜和指南针,是父亲当年在前线缴获的战利品,也是他的心爱之物。看到展出的这些文物、听到他们的故事,我内心感慨万千、深受鼓舞。我们要在新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将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延续下去。”梁兴初之子梁晓源说。

行走展厅内,每一步仿佛都踏响历史的回音。“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部分,清晰还原抗美援朝战争从爆发、推进到胜利的全过程,凸显背后的战略抉择与艰苦卓绝。“抗美援朝在吉林”部分,以“抗美援朝第一渡”为起点,全面展现吉林举全省之力支援前线的壮阔图景。“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儿女”部分,深切缅怀18499名吉林籍烈士,让英雄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听到讲解员讲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看到先烈留下的充满岁月痕迹的遗物,那些书本上、宣讲中常提到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此时此刻有了可感可触的温度。”通化师范学院学生韩金洋激动地说。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最可爱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传承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通化市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员王玲玲表示,自己将用生动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以及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

展览内,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丰富的展陈和一段段影像资料,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抗美援朝的历史场景。大家或驻足凝视,或低头沉思,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完成精神的洗礼。

“身为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我将以老辈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为标尺,守好边疆的每一寸土地,用务实行动践行担当,让这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戍边路上续写新的光芒。”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张婷雨坚定地说。

当天,《众志成城——吉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抗美援朝档案选编》新书发布仪式同步举办。全书收录了全省20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抗美援朝档案及资料644件,全面真实地记录了抗美援朝时期吉林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史实。

“新书的发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这套书除了对专业研究人员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非常重要,也能让群众看到抗美援朝战争的记载,增强爱国情怀。”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程舒伟说。

时光荏苒,精神永续。吉林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出的无私奉献、众志成城,书写了“后援地”的荣光。今天,烽火岁月已成过往,但镌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红色印记永不褪色,历史,因铭记而获得永生;精神,因传承而焕发新生。(记者李铭 何禹洁 邱国强 李梦溪)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