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6日讯(记者何泽溟)今天上午,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国际会展中心开赛。吉林代表团经过层层选拔,最终23个项目进入大赛总决赛阶段,其中创新赛14个、创业赛5个、揭榜领题赛4个。项目领域覆盖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新材料与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据悉,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旨在搭建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的高水平载体和交流展示平台。大赛自2021年以来已在广东、山东成功举办两届,有效激发了博士后创新潜能,释放了创业活力,推动了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贯通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届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分别设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等奖项,并对获奖选手给予相应奖励。
在参赛规模上,本届大赛共吸引海内外8006个博士后项目(方案)报名,参赛总人数达3.6万人,相比前一届大赛,报名项目数增加29%,报名人数增加44%。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本以为已经适应了比赛的强度,但在项目汇报过程中心情依然既紧张又激动。”刚刚结束比赛的吉林代表团参赛选手,来自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特日根向记者表示,他这次带来的项目是基于长光卫星遥感影像所打造的虚拟化三维建模系统,该项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具备领先水平,希望能够在本届大赛上收获佳绩,为吉林代表团与吉林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增光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