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扛牢政治责任,紧跟中心大局,着力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动工作,谋划部署推进一系列攻坚突破任务,更新理念、优化机制、改进方法,带动组织工作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在推动吉林振兴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价值、体现了重要作用。
抓关键 强机制
以组织力赋能生产力
时光回溯至两年前。2023年8月,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分析阐释了“什么是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并鲜明提出在全面推进工作中注意重点突破、抓住关键点和制约点、集中攻坚破解。方向明,思路清;行动准,劲头足。
2024年,省委组织部成立综合考核处,推动全省各市县全部成立综合考核机构,从上到下构建起完善考核工作体系。
2025年初,首次在全省开展政绩考核,聚焦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目标,把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作为服务大局重要抓手,以考核之变促干部状态之变、发展势头之变,为队伍树导向,为振兴蓄动能。
考核内容上,全面承接47项“国评”指标,纳入14个国家重点专项考核指标,将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细化为具体指标,并区分地方、部门、企业、高校4个领域特点,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实现分类赛跑。
考核方式上,采取“六个一”方式实地考核,即实施一个方案、考核一支队伍、同类竞争一个目标、实地考核一次完成、评价结果一张清单、奖优罚劣一个导向。
结果运用上,坚持快考快核快出快用,推动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与干部能上能下紧密衔接,年度政绩考核后,一次性对34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省管干部作出调整,指导全省调整干部300余人。
今年7月,我省开展高质量发展半年评估,选择50个发展任务较重或存在一定问题的单位,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省管干部19人,督促各地各部门把高质量发展抓在日常、干在经常。
此外,我省还探索了专项考核、动态考核等手段,对出现经济增速落后、项目建设质量不高、债务化解不力等情况的市县,第一时间启动专项考核,让干部有压力、受触动,督促干部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明重点 促改革
释放组织工作活力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改革是“关键一招”。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树牢改革意识、改革思维,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在国企、开发区、高校三大领域,接续实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向改革要效益、要动力、要质量。
2024年,我省开展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促国企振兴专项行动,出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1+5”制度体系,全面铺开50项改革措施。
设置资深专员、首席顾问等职级,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每年组织干部跨企业跨行业交流任职;
建立企业“升降级”、领导人员“红黄牌”制度,开展企业能升能降等7类改革试点;
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优化国企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清单,建立常态化岗位评估、全员绩效考核等机制;
出台规范国企管理监督意见,对国企新设立程序、决策监督等事项予以规范,促进规范化运营。
推动国企振兴,关键是要有治企兴企本领的班子和队伍作支撑。我省以改革破局,不断锤炼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持续激活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全省94家开发区(新区)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曾几何时,多头管理,人员来源复杂、身份不清,干部交流渠道不畅等体制机制弊端,严重桎梏着开发区(新区)的发展。
2024年,省委组织部下决心破解这些积弊,坚持“放活”“管住”并重,制定深化开发区班子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采取内设机构实行总量控制,人员实行员额管理,建立班子综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总额控制,健全聘用制人员退出机制等系列举措,并在4个省管开发区先行先试。目前,4家开发区均形成改革方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科教大省,我省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校。
今年6月,我省接续实施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创新20项举措,着力清除体制机制卡点,疏通资源配置堵点,破解办学治校难点,补上科技创新断点,调动高校内驱力和能动性,有效激活高校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办学治校水平实现新跃升。
破难题 树导向
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而关键在人的核心,在于选用什么样的人。
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从解决堵点难点、痛点短板入手攻坚破难,不断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
政治素质是干部第一素质,更是选人用人“首关”,存在难考察、难印证、难定性等问题。省委组织部从“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全链条发力,打出闭环管理“组合拳”。
围绕“考什么”,细化班子政治生态5方面20项评价要素,干部政治素质5方面18项评价要素,让考察可衡量、可评价、可比较。
围绕“怎么考”,健全日常了解机制,将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职考察等首要内容,跟踪政治表现,掌握现实情况。
围绕“如何用”,每年对班子政治生态、干部政治素质综合分析,逐一形成分析评价报告,对同一班子副职政治表现优秀度排序,对不同班子正职政治表现优秀度横向比较,为考准用好干部提供参考。
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
2024年,省委把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政府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五条底线红线”,作为评判干部政绩观重要内容。省委组织部出台构建协同贯通执行有力守牢“五条底线红线”工作机制,健全动态检测报告、预警管理等10项机制,多部门联动推动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我省还健全正确政绩观任务清单,每年开展政绩观偏差问题分析,对问题及时倒查,督促干部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正确干事,干正确的事。
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真正负责。
针对多年来管理监督还不精准、发现问题不够及时等问题,我省出台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具体措施,对发生问题较多班子,实行为期半年预警管理期。
实施“一把手”重点监督管理期制度,先后向187名新任职“一把手”发送提醒函和责任清单,向15名临近退休“一把手”发送关心机提示函。
推行管理监督快速响应制,加强与纪委、巡视等部门监督协作和信息共享,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我省还专门出台强化作风建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0条措施,提出“五个大力选拔”“五个坚决不用”用人导向,健全容错纠错、严防追责问责泛化等机制,引导干部想为、敢为、善为、乐为。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时一日之功。
省委组织部树立战略眼光,坚持远近结合、系统布局,以“钉钉子精神”抓牢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动各方面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发展融合,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着力释放人才服务振兴效能;持续做好边境村党建、新兴领域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抓基层固根本工作,着力推动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
新征程中,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将在鲜红党旗指引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务实奋进,扎实推动全省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