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评论

书店“焕新”,要颜值、实力共担当

李 言

在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一片宁静之地来放松心情、汲取知识,而书店正是这样一方独特的文化绿洲。今年以来,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完成东、西、南、北、中五大书房及20余个特色阅读空间的升级改造,打造出一批既有文化质感、又满含民生温度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成为市民游客的新晋打卡地。

书店“焕新”,焕“面子”更要新“里子”。从“南书房·新华昨日时光书店”里泛黄的老课本与旧词典,到“北书房·新华诗歌书店”在百年建筑中吟诵诗意;从“东书房”引入东北首家熊猫书店萌动全龄读者,到嵌入“这有山”商业体的山里书院演绎“一本书的诞生”……新华书店转型的关键在于其对“记忆”与“当下”的温柔平衡,它让历史文化以及几代人共同的知识经验得以被看见、被触摸、被传承,同时又不回避商业逻辑与现代体验,增设咖啡区、引入文创产品、打造静享空间与亲子活动,让书店真正成为有灵魂的空间,而非拍照上镜的背景。

书店“焕新”,是对消费需求准确把握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时代,在线购书、数字图书馆的普及确实对实体书店构成不小冲击。然而,书店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中功能价值并非仅仅为了售书。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探索书店的转型升级之路,杭州的晓风书屋牵手景区,成都的方所扎根地下,南京的先锋书店落户地下车库,乃至北京的PAGEONE在故宫旁静立……相对传统书店,这些新形态的书店打破了单一售书的逻辑,而是立足差异化定位,打造以人为本、以阅读为核心的沉浸式、体验式的文化空间,不仅颜值高、服务好,更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传统书店转型的本质,是对价值空间的重塑。如果说传统书店是书籍的搬运工,那么新形态的书店就是城市的文化客厅,是流动的思想集市。这种价值空间的重塑,是建立在清晰的逻辑之上。一方面,以文化内容构筑核心壁垒。长春新华书店的西书房与出版机构合作精选2000种精品图书,东书房用12万种图书搭配吉林非遗文创,通过专业选品与在地文化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线上平台无法复制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以社群运营激活空间活力。从文学大咖互动到青少年阅读推广,从手办鉴赏会到印刷体验课,书店通过高频文化活动构建起兴趣社群,将普通读者转化为文化共同体成员。这种情感联结带来的不仅是复购率的提升,更是书店公共文化属性的回归。

当然,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如何避免“网红化”后的昙花一现?如何在丰富业态中不稀释阅读的本真?如何让文化空间真正普惠大众而非仅服务小众审美?这些问题仍需持续探索。无论是传统门店升级还是新型空间打造,都应以图书内容为核心、以文化服务为纽带,将文化温度、城市记忆与现代生活真正融合,做到颜值与实力并存。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