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宋文新

蓝图绘就,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建议》正是这一重要治理方式、政治优势的接续运用和持续彰显。新征程上,要坚定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建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记嘱托、凝心聚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交出优异答卷。

事业发展、基业长青,离不开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历史主动的制度设计。70多年来,五年规划成功地指引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为创造中国发展奇迹提供了科学路径支撑。1953年,我们党创造性地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毛泽东同志曾对战略计划有这样的展望,“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此后,五年计划虽偶有曲折,但以其引领发展的理念从未改变。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6年“七五”计划实施第一年的3月,我国开始推动旨在实现技术突破的“863计划”,引导大量资金和政策投入到对未来国防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中。“十五”计划推出了“走出去”战略,以鼓励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开展海外投资。从2006年的“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进一步强调引导而非指令,更加成为政府履行职能、引导市场行为、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编制中长期规划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凸显,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回望“十四五”时期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五年规划”的接续实施和推进实践充分证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等更加彰显。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贯彻落实好《建议》中提出的各项重要部署、战略举措,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领域工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完成“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在接续奋斗中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不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