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理论

用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赓续传承

王硕 郑光日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拼搏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万千英雄儿女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在数字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赓续传承,对于焕发红色基因新活力、凝聚干部群众奋斗力量等意义重大。

强化数字赋能,把握红色文化传承逻辑和创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数字化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从静态保存向活化创新跨越的关键抓手。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文化传播生态,红色文化传播传承必须突破陈列式展示、说教式传播等传统模式,应遵循政治性、艺术性、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行资源整合与场景重构,全面挖掘资源背后的历史脉络、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将散落的文献史料、实物遗迹、口述故事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数字内容体系,让红色文化在数字化、网络化空间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新和思想引领优势。

强化数字赋能,创新内容供给模式和传播形式。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内容创新是红色文化永葆生命力的关键,只有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载体,以故事形式将红色文化讲鲜活、传开去,让其更加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实现精神文化的赓续传承。要借助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构建等现代手段,厘清革命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革命精神的传承路径,形成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内容框架,确保红色文化的本真内核不跑偏、不变味;依托用户画像分析技术,精准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特点与需求差异,实现内容供给的分层分类定制。如针对青少年群体侧重故事化表达与情境化呈现,针对专业研究者提供深度史料解析与学术支撑,针对基层群众强化通俗化阐释与生活化联结,切实提升内容的吸引力与思想穿透力。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传播形式创新的重要性和进一步拓展传播广度深度的现实意义,明晰这是突破时空限制、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构建数智化传播体系,将AR、VR、虚拟人等技术深度融入传播体系中,打造多元立体的创新场景,如在红色场馆中开发AR导览系统,将历史场景精准叠加于现实空间,让受众在触摸革命遗迹时直观感受历史进程;依托数字化平台打造短视频、互动问答、虚拟研学等传播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各方面,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全域覆盖的传播格局,推动红色文化从馆内静态展示走向馆外动态传播、从特定场景教育延伸到日常精神滋养。

强化数字赋能,构建红色文化优良传播生态和传承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系统工程,需要用好用活数字化新兴技术,吸引更多主体协同发力。要积极搭建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各地红色场馆、研究机构、媒体平台、大中小学之间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形成全域贯通的创新传播网络,并依托智能化评估系统对传播效果进行多维度监测与动态分析,为优化传播策略、调整宣传教育内容等提供科学依据。要积极促进各传播主体间的高效协作与良性互动,凝聚起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强大合力。此外,要不断加强传承传播机制的打造,推动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在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中的应用,以此实现资源的永久保存与便捷利用。全力构建有利于红色文化动态生长、长效传播的政策机制,助推历史资源与时代元素的有机融合,让红色文化既保留历史本色,又彰显时代特色。有机统一数字技术应用与红色文化价值彰显,通过整合各地红色文化创新实践数据,深入分析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文化认同规律,为传承传播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为增强文化自信和推动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00010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