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居为安。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从住房品质、社区功能、城市发展等维度协同发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升级,托起百姓“优居梦”。
走进长春市“中海春和玖章”项目展厅,市民张先生正拿着户型图细细端详,脸上满是期待。“现在孩子大了,就想换一套住得舒心的好房子。” 他感慨道,今年看房时发现,市场上品质高、配套全、设计新的房子明显多了起来,这让他下定决心卖掉老房,购置一套真正符合需求的 “好房子”。
“好房子”如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好房子’建设不止于表面精致,更藏着对居住细节的深度考量。”“中海春和玖章”项目总监臧志华一语道破。据其介绍,项目除了采用断桥铝门窗等高规格建材提升房屋基础品质外,更针对市民关注的隔音痛点下足功夫。更贴心的是,项目并非单独建设住宅,而是同步配套养老服务用房、托幼托育用房及社区服务用房,实现“好房子”与“好社区”无缝衔接,让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
在长春净月开发区伊通河畔的融大地产新外滩项目建设现场,项目总经理白文龙向记者展示了该项目按照净音加强宅的理念打造的建筑标准——层间的楼板厚度在18-22厘米,对比传统楼板厚度增加了接近一倍,内置中空悬楞钢管,结构板之上铺设隔音止震垫。户间墙在传统户间墙20厘米的基础上提升为用30厘米厚的混凝土一体式浇灌而成。其中,应用了2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建筑隔音技术。
为确保“好房子”建设走对方向、落到实处,吉林省通过抓样板、立标准、建制度探索实践路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一方面组织重点城市召开专题会,为地方梳理路径、谋划项目、解答难题;另一方面推动各城市成立专项专班,明确部门职责,甚至推出预售资金点对点拨付等个性化政策纾困。同时,联合省直部门出台《吉林省“好房子”建设实施方案》与《吉林省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为建设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撑。
目前,各城市遴选的12个示范项目各具特色:长春市“保利景阳和煦”配建超3000平方米养老、托幼及社区服务空间;通化市“洪福堂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融合大健康理念,配备大规模康养设施;白山市清馨雅苑项目则整合开发、建筑、物业资源,24小时专属物业团队满足业主从日常报修到节日布置的个性化需求……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既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吉林省以“好房子”建设为突破口,用政策“力度”、项目“温度”与品质“精度”破解住房民生痛点,让更多家庭实现了“居有优所”的愿望。


